今日是元宵节,总感觉这个节日存在感觉有点低,又没假期,貌似就剩下一个吃汤圆的特色,我也有好多年没有真正意义上过过元宵节了,成为打工人后,只有那种放假的节日,才感受得到节日的气息。
最近赶项目仿佛又回到了去年,也是赶项目进度,不同的是,承诺了部分激励,最起码让人有点期待,而不是干巴巴的,为了项目加加班。或许人就是这样,小恩小惠确实能给人些许好感,一毛不拔,或许嘴上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的行动,已经表明了不满。
接着昨天所说,做交易的动机是什么?或许本身并不是单一的驱动动力,比如我和别人聊天我总喜欢聊未来,或许本质并不是规划未来,而是喜欢预测未来,就像初中学习正态分布的的时候,有关于身高与年龄的分布情况,我依旧这个,预测了我的身高,最终结果相差4cm,可以说是很接近了。人活着第一要义便是生存,所以如果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存基础,同时又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但现实往往特别矛盾,尤其是底层人们更加突出,兴趣与生存有时候就像正反面。而我的兴趣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是星辰大海,如繁星一般,比如我喜欢去思索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石头就一定是死物吗?物质又是怎么过度到生物的?宇宙的极限又在哪?人活着是否就是意识活着?人是否真的存在轮回?喜欢去读一些方法论,比如麦肯锡,一页纸思考法,非暴力沟通,六顶思考帽,0秒思考等等,也喜欢去看心理学,我所阅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叫做少有人走的路,后面知道了弗洛伊德,知道了马洛斯等等;也喜欢去读历史书,读传记,初中的时候历史课程,喜欢阅读历史书,甚至有时候会畅想一番,统帅三军,似乎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事;也喜欢奇思妙想,不走常路,西红柿炒鸡蛋,不放盐,放糖,煎鸡蛋放料酒,甚至放孜然,似乎只要手中有调料,我就忍不住想放一放,看看能碰撞出一种怎样的效果。
我的思想内核似乎一直在各种碰撞中,百家思想,百家而言,就像我第一次去图书馆一样,面对这么多书,内心极度的激动,但终究没有化身为动力,从此远离了图书馆。对于我自己,情绪化总是主导式,但明确了该怎么做的时候,却又能一贯而下,就像我并不害怕绝望,因为绝望就意味着没有人依靠,所以反而更容易被理性主导,当有人时,我更多会指望别人,或许这就是骨子里的弱者文化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