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我有幸参加了《吴鸿清网络隶书体验班》之第二期《曹全碑》体验班的学习。
开班的前一晚,我是忐忑、惶恐不安的……
2017年6月19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忐忑并希翼着的“这一天”,终于如期而至!为了纪念这美丽的新的开始,我特意打印了“封面”,并把老师布置的要完成的“第一天作业”打印出来,这是笨笨的我想到的笨笨的方法,以此来提醒自己,并相信这学习资料笔记将成为我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我思故我在。心若安好,风奈何之?
第一天的作业除了观看视频《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学好书法的秘诀》,上传听课笔记外,还有上传语音作业~~蔡邕的《笔论》。
仿徐健顺教授之调吟诵,虽喜欢,但暂学不来。
仿陈琴老师之调,不太懂欣赏;歌诀乐读,打不开,于是,第一天的《笔论》语音作业,我便按照自己理解的“平长仄短”来读,居然得到师友们很多鼓励。
第二天,6月20日,又是新的一天!这天,我决定学习“唐调”,仿徐健顺教授之调。因为之前了解、接触过吟诵,把心静下来,读起来,似乎没有昨天那么难,语音,在家里在放轻自然的状态下,很快录好并上传成功,感觉有一点进步。
6月21日,是学习的第三天,我要继续努力,练习吟诵《笔论》,看到、听到许多其他师友的吟诵,用歌诀乐读,很轻快,很好听的调子,但我觉得我还是老实一点,先学一种,于是,还是仿徐健顺教授之调,但这一天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怎么比昨天难了?是我状态不佳吗?当时是在外面吃早餐,全国连锁均衡饮食~~草汁堂,那里有好听的背景音乐,好像是《观音观感》,这样录下来上传是否更好呢?我和店老板打了声招呼,她很乐意配合,还主动帮我调了音乐声量,但录了好几次,都觉效果不佳,我似乎跟着音乐跑了,便作罢。上班去,中午再录吧,我怏怏的想……怎么了?是否我太想录好,反而录不好?昨天是放松自然的,今天却因某些因素……心儿啊,平静、放松,好吗?
中午下班回家,吃饭,午睡前抓紧时间录,因为下午要监考,晚上要改卷,没多少时间了。
因为有计划有目标,时间过得好快,也倍觉充实,有点累,但快乐着。效果还是不好,但亲爱的师友们,依然给我满满的赞,真诚的勉励!谢谢您们的理解与宽容!感恩前行的路上,有您!
一读再读,特别是用“吟诵” 的方法~~古人唯一的读书方法,投入、专注,活在当下,你会顿觉生命尽是天籁!感恩古人如此慈悲与厚爱,留给我们这笔财富,让我们找到穿越古今之途!
其实,这并非我个人之感,且看其他师友怎么说?
“今天大着胆子,吟诵笔论,感觉很像古人坐在小河边的情景”,你是否品到生命的优闲?而“竹林,白衣书生”是否又让你置身于传奇的武侠中?“古韵,如清风拂面,如明月当空”,“像轻盈的小鹿跳动于山间,像天空的云雀展翅飞跃……” 这不是美的熏陶与享受,又是什么?
一切,如此“滋润心扉”!
详情,我就不一一描述了,且看下面几张截图吧~~
吟诵,不为吟诵,如此妙不可言!声音,立体而富有磁性的传递着旷古情缘……
《笔论》,谓何?
笔论
东汉 蔡邕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正文短短的127个字,却把书法的真谛道得如此精准!蔡邕,何人也?东汉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是也!我想:要有何等的人生格局,方可成就此文?……
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呢?仅仅把字写漂亮吗?答案不言而喻。一切唯心性是也。“诚”其意,“正”其心矣!
且再看《笔论》~~
如此之《笔论》,你会不喜欢否?
多读《笔论》吧,臣服当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