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惯常沉醉于自己的成就中难以自拔,却不知这背后蕴含了多种力量,况且以漫长的时间轴来看,很多东西本身就是速朽的。
1
王阳明在1519年立下了一件不世功勋,他仅用了43天时间平定了宁王谋划十余年的叛乱,并且生擒宁王。一场原本可能改写历史的造反被王阳明用极小的代价解决了。
照常理,作为这次战役真正的统筹者,足以有理由居功自傲,但他后来自己所写的《重上江西捷音书》中提到了钦差大臣、御史监军等人的运筹帷幄,却独独没有提及自己。
我之前读到后,很是不解,他为什么没有道出自己的丰功伟绩,没有邀功请赏?后来想明白了。
试想:他的兵权从哪里来?战场上浴血杀敌的人从哪里来?粮草是谁供应的?一场战役的胜利,我们很容易从史官的几行墨迹中把几乎所有功绩都归功于一部分人的运筹帷幄,却忽视了在他背后有各种人的默默付出。这种道理就像是我们在看一部好的电视剧时,把功绩归功于演员精湛的演技,却忘了导演、编剧、剪辑、服道化。
“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
这种不那么重要不仅仅来源于忽视,还来源于惯见历史兴衰之后的看淡。
试看渤海国的诸城之首上京龙泉府,是公元八至九世纪东北亚地区的贸易枢纽,亚洲最大的都市之一。可以想见,当时城内马蹄声声、街道上人摩肩接踵、宝藏如潮。然而,空前繁荣的城市还是没能逃过那些艳羡的目光,器宇轩昂了一个世纪的它,在公元九二六年被契丹所灭。契丹在攻城后,掠取财富,腾出都城,举国南迁,放了一把火烧掉了整个城市。
现在上京龙泉府遗址中只剩下了几方石料、一口废井。如果不是在《新唐书》《旧唐书》中读到有关它的一点碎片,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途径能得知繁华一时的渤海国的存在。
3
仅仅兴盛了一个世纪的渤海国尚且如此,那么比之更大体量的、更成熟的文明体系更是如此。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那个不是给时间留下了赫赫文明后轰然倒塌,而剩下的中国也在政权不断地更迭中拆解、 重建。所述及的国家、朝代没有一个不想建立一个代代流传的政权,却最终在历史的不断更迭中消散。
看多了这些兴衰荣辱,你就会发现个体的荣辱、功名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在苍茫的时间,这些只是历史褶皱中的微尘罢了。
4
很多东西,真的不那么重要。
在漫长的时间中,我们都是天地间的蜉蝣。既然如此,还是不要再汲汲于功名,用更达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吧。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