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by陆游《成都行》
成都是我大学旅行的第一站。这是一场计划之外的旅行,也是一场真正给了我惊喜的旅行。
去成都之前在网上查攻略时看到一句谚语,“老不入藏少不入蜀”,也有很多人说成都是一个去了便不想离开的城市。因为对这个城市的好奇,还因为对诸葛孔明的喜爱以及因之对武侯祠的向往,便说走就走的来到了这个吸引了无数人的城市。
武侯祠、锦里、宽窄巷、熊猫基地、春熙路、文殊坊,一个个在众多旅行团上景点,带我认识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与诸葛小迷妹,先来段历史介绍吧~
1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2
公元前106年。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9
成都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4
唐朝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城市之一(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
5
后蜀后主孟昶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后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后蜀赵崇祚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
6
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武侯祠,这是成都对我最大的吸引力。
武侯祠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
景区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 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锦里,锦里。李商隐曾经有诗说“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彩似霞。
锦里是成都最让我流连的两个地方之一。晚上的夜景可真谓是美哉快哉。可能作为一个文科生还是一个喜欢古典意蕴的女生这个地方满足了我一切的向往与盼望。
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漫游锦官故里,争仰蜀相遗徽。射弩、织锦、客 栈,铜锣声声,追寻逝水年华;刺绣、竹编、当铺,花轿悠悠,勾起尘封记忆。结义园中,两碗绿茶尝川剧;诸葛井里,一眼碧水映风云。兰布幌子,远摇百种锦图;红纸灯笼,近照三国食阵。大浪淘沙,历史品味 。老街耶?网络空调,尽领时代风骚;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传统风韵,
杜甫草堂。很多人说在成都杜甫草堂是一个很鸡肋的地方,总觉得不去不合适,去了却也没什么意思。选择来这里,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是真正来了之后却发现,这里才是我想要的“世外桃源”。三两间房子,门庭前有竹林,一池碧水,一座小桥,后有树植,鱼儿自由,鸟儿飞翔,侍花弄草,闲来无事,和好友推杯换盏。最是无事最自在。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在此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诗歌创作甚为丰富,留下诗作247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这些诗约占他全部诗篇的六分之一。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
大熊猫基地~简单的来说,这是外国友人来中国除了北京以外绝对不会缺席的一个地方。距市区稍微有点儿距离毕竟还是值得的。
文殊坊,春熙路。这两个是真正的计划外的地方,前者是小伙伴让帮她买东西,后者是同行的闺蜜坚持想去。可很多时候命运真的很有趣,就像前者是让我对成都意蕴感受最深的地方,后者是给我启迪最多的地方。站在春熙路上各种奢饰品店门口时闺蜜告诉我说,“我想告诉自己的是,哪怕为了有一天能够在这里想买就买,也要好好努力”。可能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见到了不曾见过的,体验了生活所没有的,你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美好人生多么值得去拼搏去体验。
大脑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