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年农历三月十四,是外公外婆50周年结婚纪念日。
这天,他们手拉手去下了馆子。叫上了在县城上班的外孙女一家,一共点了8个菜。
饭后老人执意要买单,见两位老人高兴,外孙女就没再伸手,提了两袋子水果送两位老人坐上回家的汽车。
后来听说,外公下车先一步走到家把门打开,然后又返回来接老伴儿一起回家。
夕阳西下,两位老人一起漫步的背影一定很好看,所谓的夕阳红,也不过如此吧。
我在电话里跟外婆聊天,外婆说:“这一辈子也挺不容易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过了这么多年。”外婆没上过几天学,但是一谈起这一生的经历,她还是有很多话想说。
02.
50年前的今天,一个18岁的小姑娘,嫁给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没有婚纱照,没有小轿车;扯几尺大花布,做几床新被褥,最多加一辆28自行车,就是一桩婚姻。
从此,柴米油盐,一过就是50年。
老人有四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剩下三个淘气小子。
老大年轻的时候模样俊俏,于是,村里有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每天无事献殷勤的来帮家里干农活。一来二去,母亲觉得小伙子肯干,能给老大一个幸福的生活,于是在父亲的阻拦下,把老大许给了这位高大英俊的小伙子。
两人结婚后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9岁、小女儿6岁那年,两人把孩子撇给两位老人,去外地打工,于是就有了上文孩子们围着老人听信的故事。
03.
大儿子成了瓦匠。二儿子成了木匠。相继成家后,日子平淡无奇。
唯独老三,一直独身,跟父母一起过日子。
老三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写字特别漂亮,从小就有一股子灵气。
夏天顶着太阳推自行车卖冰棍,赚了钱给姐姐家的两个外甥女买蝴蝶发卡。
他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特别讨得孩子们欢心。
家里第一辆拖拉机是大姐夫给他买的,谷雨种田,中秋前后收割。
家里的每个物件他都格外珍惜,所有大的家用电器购买日期都记得清清楚楚,边边角角擦了又擦,磕坏的门边儿用好看的图片覆盖然后透明胶牢牢粘住。
他喜欢养狗。那条大狼狗叫毛毛。喂它吃好的、给它洗澡,带它去房子后面的树林里打滚儿。这条狗是老三最好的朋友。
老三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女孩子,但女方不同意,就一直留下了心病。
后来慢慢的心里有事,酗酒成性,一喝酒就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理智,哪里有酒就去哪,直到烂醉如泥。
父亲对他除了打就是骂,母亲拦不住,只能到处藏酒,寒冬腊月到处找他回家,害怕大东北的数九寒天冻坏了老三。
那些日子回忆起来总是充满心酸,就算时隔这么多年,我再去回忆那段日子,还是会一阵阵的打寒战。
04.
2011年春节刚过。
那年冬天特别冷,老三如往常一样,喝醉,然后离家出走。
头一天晚上,连吵带骂熬过一夜。
我还记得那天早上,还没睡醒就听见父亲对老三忍无可忍的谩骂声。老三嘟囔了几声扬长而去。
后来,我在姥姥家西屋的地板上看到了老三瘦弱的尸体,冷冰冰的,盖着白布。我不敢去掀开那白布,我害怕他真的闭上了眼睛,再也不会给我买蝴蝶发卡。
我望着那块白布,默默的哭出声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位老人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父亲后悔早上临走时对他的辱骂,却不知竟是最后一次父子俩的对话。从来对老三恨之入骨的父亲竟然也憋红了眼眶,眼泪簌簌的流淌。
母亲很遗憾老三短短36岁的生命就这么丢在喝大酒上,一辈子没能给他娶上媳妇,是母亲最难以表达的心痛。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表达母亲的心情,她用嚎啕大哭送儿子最后一程。
那个春节是一家人聚的最齐的一个年,年味还没散去,老三就提前撒手人寰。留下无尽的悲恸。
05.
时间过去6年了,两位老人变卖了老三最爱的那辆拖拉机,家里那条大狗后来也因为受了伤,被两位老人含泪找个地方埋了。
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可两位老人却一天比一天老了。
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大女儿和女婿也搬回来了,守在老人身边。
大儿子两口子虽然跟老人不在一个村子,但就住在隔壁的镇上,逢年过节就回来呆两天,从来也不空手,大米、白面、活鱼还有青菜。
二儿子虽然还在外地,可每年过年都提前回来陪他们,这是每逢春节两位老人最开心的期盼。
孙子孙女们也都在异地他乡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们都长大了,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春节也从收老人红包变成了给老人红包。
两位老人,无牵无挂了。
春天来了,两位老人翻翻菜园子的土,可以种菜了。
“别种太多了,孩子们都不在家。”外婆对外公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