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里面介绍了两位经济学家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定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讲的是自己跟自己比,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项
目,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整个社会的财富能够得到增加,而个人的财富也能够
得到增加。
亚当·斯密的分工协作原理的核心,是哪怕是天生禀赋一样的人,他只要专注某个
细分领域的生产,就能够减少在工作当中切换往返的成本,能够熟能生巧,能够
让机器的替代成为可能。
一、学有所长,才有社交
今天之所以说这个话题,是因为在趟趟趟地参加了若干次聚会,嘤嘤嘤地见了不少朋友之后,我越来越明白一件事儿:学有所长,能提供价值,社交才有意义,否则社交就是水中花,井中月,终究一场空。
就像一句俗语说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对它怎样,它就对我们怎样。如果我们飘忽不定,流浪迷茫,那我们遇到的也多半是同样迷茫的人。真正有所专长或有价值的人是不会轻易参加聚会的,因为利用业余时间让自己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是此类人的最优选择。
写文章也是如此,行家们因为有积累,所以总能干货满满,定期输出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小白可以模仿其行,却无法模仿其神。最终只能输出一些个人的感悟,或者一些很肤浅的解读,这就是不得要领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以文会友。
二、比较优势,是选择的结果
找到自己的优势很困难,因为大部分人天然是没有优势的。
《猛兽侠》这部动画里,黑猩猩队长死了,老鼠勇士接任队长。我小的时候就很不理解,这个人做事毛毛手毛脚,战斗力也一般,怎么看怎么不像个领导,怎么能让他指挥战斗呢?后来想明白了,这是危机情况下的妥协,俗话说:最坏的指挥也比没有指挥好。 老鼠虽然毛糙,但是做事果断,眼下的局面恰恰就需要他这样品质。
换做我们自己也一样,先有了无意识中的选择,后被活生生地逼成了优势。
我的主业是程序员,这个职业不需要聪明的脑袋瓜,但是需要绝对专注。而我一直都不够专注,总觉得大学的专业和现在的工作都是在浑浑噩噩中选择的,所以一定干不长久。这导致我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凑合的心态对待工作,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在业务上,所以进步很缓慢。
在尝试了若干种工作之后,我想清楚了上面说的道理,还是回归本行业最划算。原因就是“比较优势原理”。尽管我在编程这个岗位上的优势并不比同行们更大,但是比我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却大很多,比如写作,如果我们想把写作练到和编程同等水平,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这,正是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所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而不是和其他人相比最擅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