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宁教授上了一天的【行为金融学】〈二〉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朱宁教授的【行为金融学】第二讲——代表性偏差与框架效应

首先,什么是代表性偏差?

•人类往往忽略基本面信息、长期的信息和基于大概率的信息
•而过分关注鲜明信息、近期的信息和主观性的信息

举例说明:

Tom W.的特征


他到底符合哪类专业的特质呢?

选择法律专业的人比较多,而事实上,这个Tom W.是符合艺术专业的特质。这就是人们代表性偏差造成的错误判断。

那么,代表性偏差在金融市场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资产泡沫
•投资者追涨杀跌
•基金选择中的历史业绩
•(体育)赌博中的趋势效应

泡沫是自我实现的预期,例如:房价

大家都相信这不是泡沫时,才会形成泡沫;当所有人都确定这不是泡沫时,泡沫形成了。

再来说说框架效应:

•决策者倾向于将不同类型的投机加以区分成不同的账目,然后对每一条的账目应用来应用预期理论决策法则,而忽视他们之前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人的思维有时倾向于将获益和损失分别分离开来。
•人的思维这样处理信息,以使得结果更容易接受。

下面是关于框架效应的实验的过程和总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得出结论:

得失的评价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人们通常表现为:
获益时的风险规避
受损时的风险偏好

框架思维与金融市场的几个思考题:

•资产定价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企业究竟盈利还是亏损?
•分析师为什么总是看不准?

第二讲课程的总结:

代表性偏差
人类思维有强烈的惯性
对于资产价格进行简单的线性判断
对于资产价格和公司基本面了解不足

•思维框架
人类决策判断很大程度上(无意识地)依赖所处环境语境
语境决定思维和决定
换位思考和情景推演

第二讲课程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具体的可以参阅教授的《刚性泡沫》这本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投资心理学 (...
    小龙脱口秀阅读 10,761评论 0 30
  • 恩一何,怨一何。 劝君莫轻生, 仇与恨,血与泪,不足贵。 冤冤相报何时了?何为不退步。 成一时,败一时。 劝君莫轻...
    黄峥泓阅读 4,241评论 7 6
  •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
    Java小辰阅读 3,980评论 0 1
  • 15年10月我大四,10月距离15年6月的毕业季也已过去三四个月。那时的我正忙着投简历、参加面试、找实习,忙着一...
    常今夏阅读 3,365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