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
他指出,如果做子女的有傲慢的习气,一定会不孝顺;做臣子的傲慢,一定会不忠诚;做父亲的傲慢,一定会对子女不慈爱;做朋友的傲慢,则一定会不讲诚信。所以,古代圣人舜的弟弟“象”和尧的儿子“丹朱”,他们都没什么出息,就是因为性格太傲慢,庸庸碌碌地就结束了一生。
他还认为,人心的本来状态就是天然的,清虚灵明,没有纤毫的污染,只是一个“无我”的境界而已。所以心中千万不能“有我”,有自我的执着即是傲慢。古代圣人的许多优点,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然能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谦虚谨慎是一切优良性格的基础,而傲慢自大是所有不良习气的魁首。
当然今天就傲字而言,它可有两层意思。正如徐悲鸿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有了傲气,就会自高自大,不能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一味刚愎自用,最终酿成大祸,也将导致别人的轻视和耻笑。这个傲气的傲,就是王阳明说的人生大病。而傲骨是一种自信的骨气,出自内心的自尊独立,这种力量内涵深沉,但对待他人却不亢不卑,处理事情不骄不躁,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和顽强不屈的个性,却是有正能量的作用。
全国供奉圣贤的庙宇最多的是孔庙或称文庙,第二应该数关帝庙,也称武庙。广西恭城,两个庙很近,可谓文武双全。我不知大家去朝拜两位圣人的感受是怎么样,而我恰好从他们两人身上感受到了不同的傲,从孔子身上感受到他的傲骨,而从关羽身上感受到他的傲气,正是两种不同品格,导致两人不同的命运,让人长叹不已!
文圣孔子可以说是天下最有爱心的人,他提倡仁道,胸怀天下,有高超的治国理政的雄才大略,却不能为当时春秋各国所用,非常让人遗憾!当他还在自己的祖国鲁国,感到国君与他道不同时,他选择了离开,从此带着学生开始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孔子的治国理念在当时很难实现,所以到处碰壁,但他从没有选择屈服,甚至在非常艰难困苦时,受人攻击,忍饥挨饿,也不放弃理想,苟且将就。他怀才不遇,内心也很孤独,常感叹说,大概知道他的只有上天了!也可见其傲骨的高贵!
武圣关羽人头落地,其人生则是以悲剧收场,这跟他的傲气所带来的灾祸有关。关羽武艺高强,自然了得。在与刘备张飞三结义后,为建立蜀汉政权是赴汤蹈火,可谓战功赫赫!不幸的是,他却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甚至连自己的大哥也不放眼里,难免流露对刘备的不满,所以刘备没把他留在跟前左右,而是让他镇守边关荆州,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本来刘蜀孙吴联合抗曹魏是非常好的战略,然而由于关羽的自傲,三羞战略联盟伙伴孙权,没能使得这个战略最终得以实现,还失去了荆州重镇。不仅如此,他也没把自己的部下放在眼里,常盛气凌人,关系处置不当,搞得众叛亲离,落成孤家寡人,得不到及时援助,最后败走麦城遭伏击,不幸受擒遭杀身,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可见其傲气的灾祸!
今天是热兵器其时代,已不像过去冷兵器时代那么推崇自身的高强武艺,然而关老爷被尊为财神,到处受热捧,让很多求财富的顶礼膜拜。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一些富裕起来的人,特别是一夜暴富的土豪,常有像关老爷的傲气。也耳闻目睹一些老板,在自己企业里,像神一样被供起来,常常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自以为是却非常要不得的傲病,早晚会影响其公司发展。我不知道,人们在仰望关公时,有没有想过武圣悲剧的原因,能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关羽的一个典型造像,是他一手抚着美髯,一手拿着《春秋》,应是想表现他能从中看到了忠义二字,只可惜没能从中看到傲字啊。
历史是一面镜子,圣人更是一面镜子。我们能不能从中看到自己,反省自己,看到真实的内心,尤其是自己心上有没有这个傲病,有的话能不能及时改过从善,这个就是读史朝圣的意义所在。
白云山人20161217于羊城。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喜欢就点赞,疼爱就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