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鱼米之乡,村里就有很多河流经过。在假期,在周末,总会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河边垂钓。
对于农村人而言,钓鱼有点曲高和寡,一个人坐在河边半天,真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有鱼没鱼,主动权都在鱼那里,一点也急不得。哪有这样麻烦啊,如果真的要吃鱼,撒个网就可以,不用像钓鱼那样磨叽功夫。
但钓鱼自有钓鱼的乐趣,这与撒网捕鱼那种粗暴的动作不可同日而语。那种在河岸边的期盼,有鱼上钩的激动,这是撒网捕鱼无法比拟的。
小学四年级,一开始就陪着叔叔在屋后的河中钓鱼。帮叔叔拿个水桶,或者递个抄网等等。看着河面上那白色浮子起起落落,顺手起竿就看见那钓丝绷直,只看见鱼儿在水下扑腾。
那种收获的激动、紧张,只有拿着钓竿的人才能体会。叔叔看到我那么有耐心,就开始教我怎么绑鱼钩,怎么放铅坠以及浮子。
第一次钓鱼用的一切都是那么简陋。鱼线是问叔叔要的,怕孩子凭蛮力起竿,给的鱼线也是足够结实,12磅的粗线。
鱼竿也不用那么讲究,在自家的柴房里抽出一根细竹竿(用来扎篱笆的材料)就行。鱼线的一头扎上一根橡皮筋,绑在细竹竿的一头。
鱼线一头按照叔叔教的方法,利用渔夫结绑上鱼钩,鱼钩还是叔叔给的呢。鱼钩绑线的另一头,用点燃的火柴烧融后捏扁就可以。
浮子也最简单,鹅和鸭的羽翎一时不可能直接从它们身上拔,只能找一双废弃的海绵拖鞋来制作。
海绵的拖鞋底,用剪刀剪成小细条,然后再剪成1-2厘米长的小段,边缘呈方形不好看,就用剪刀修成圆柱形。
拿来老妈的缝衣针给每个“浮子”扎透一个眼,鱼线穿过就可以。铅坠也方便,拿个废牙膏皮绕上几圈就可以。至于鱼饵么,猪圈旁边的松软土壤中挖几下就有红蚯蚓。
至于钓点么,按照叔叔教的口诀,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不用走那么远,屋后水桥边的麦白草边就可以。搬个小板凳,学着叔叔的样子根据水的深浅调节浮子,三粒在水面下,四粒在水面上。
不多一会儿就有鱼儿上钩了,只是有点凶猛,一下子就拉了黑漂(浮子全部没入水中),没有丝毫喘息余地。
顺手拉起来,好沉啊,拉出水一看,原来是一条黄颡鱼(俗称昂刺鱼)。个头还不小,有三两左右,嘴里发出“昂昂昂”的声音。
或许吃的太猛,退鱼钩有麻烦。只能撕破它的嘴了,然后再取出鱼钩。满手都是鱼血,匆匆拿回家养在水盆中。
重新放下鱼钩,好一会儿才有动静。吃的很斯文,一点点的把一颗一颗浮子往下沉,不一会儿还把浮子全部推了上来。
按照叔叔教的,这应该是鲫鱼的吃法。顺手提竿,还真是鲫鱼!
一个下午的第一次钓鱼,收获还不错。一条黄颡鱼,三条鲫鱼,看到那么多的收获,看把母亲高兴的,晚上的菜有着落了。
自此以后,钓鱼成了周末假期的必修课。
2021.8.27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