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在大雨中外出,在大雨中沿着山林小路“放肆”行走,还是带着孩子。这一场有预谋又无计划的九溪之行给了我们一家非常特别的体验和难忘的记忆。
上一次来杭州已是五年之前,这个曾经因读书而生活了四年的城市,驻留在心间的是年少时光的诸多美好,而最初的工作繁忙加之后来的生儿养儿,让我一度“觉得”没时间、不方便回来一城之隔的杭州,这一次幸得老公坚持安排,还提前请假了一天过来。冰糖一个月前就兴致勃勃地和我商量游玩地点和住址,而我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应承却无他这样的雀跃,可以说太久地不出行让我对短途外出有那么点不适,加上还没完全从小孩被狗抓伤加上疫苗这件事的后劲心理影响中(开始不合理地怕狗,理性上能意识到过于焦虑了,心理上的不安还没有完全跳脱)完全出来,当出行前一天得知所预订的酒店是允许携带宠物的,心里着实还是膈应许久,非常担心遇到狗。幸得蓓姐开解,也幸得费鲁奇的那段自我开解“我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自责、担心最坏的情况和想象灾难发生上面。我要天天以我最好的状态去面对生活”。最最感激冰糖能坐下来听到我的诉说和不安,知道我此行需要一些精神力量,并允诺会帮助我缓解不安。我因着他给的勇气和的确想给孩子、老公、整个家一些不一样的回忆而决心挑战自我。
一家人到达九溪的下午是阴雨天,酒店环境很好,藏身林中,让我觉得哪怕只在房间阳台待上两天也是值的。
当然挑战来自于孩子,我可以在酒店静两天,但我不能完全因为个人原因让我的孩子也在酒店里待着,而且冰糖的期待是“一家人一起”游玩。这使我不能不调适自己,让自己出去。
心里的“枷锁”在周六上午那场滂沱大雨中慢慢解开,内心激活了在自然中“放肆”的感觉。
因为是休闲游,我们只有环境目的,而无路线目的。当天早上,冰糖和我讨论是去西湖,太子湾还是九溪十八涧,我们最终决定还是九溪十八涧,因为曾经毅行经过那,知道那一段的独特是许多地方无法替代的,而且溪中戏水绝对是孩子的天性。
吃了早饭,带上雨伞(天气预报说有阵雨)雨鞋,在门口等车的时候天开始毛毛细雨。上车出发,路上雨不大,一度还有停下的趋势。到了龙井村,雨还在下着,小雨。前面就是九溪十八涧的入口了,我们下了车,一阵树木的气息随着雨丝飘到鼻子里,说不出的亲切,有树的木质清香,又有一点儿潮湿天气中淡淡的木霉味。
因伞不够,冰糖又去小商店买了雨衣和一把伞,大家装备好,便在雨中开始沿着山间小路出发了。
没走几步,小家伙想要爸爸抱,我们告诉他“前面有小溪,有流水,走过去可以玩水啦”,果然,小家伙听到有溪水很乐意和爸爸手牵手自己走。小雨给了这段路一点浪漫的气息,也更增添了两边茶园和山林的郁郁葱葱之势。路上还不时有人放置着两个箩筐,倒置的箩筐盖上摆放着莲蓬,无花果,柿子,橘子四种水果,绿的,红的、褐的,黄的,颜色搭配得真真好看。
不远处,路上淌着涓涓细流,第一条小溪流从这路过,嘉儿兴奋起来,黄色小雨鞋携裹着紫色影子加快了脚步。
溪水就这样自然地流淌过来,嘉儿突然被触发式地来了一句“小河(荷)才露尖尖角”,可不是,刚刚漫过石头路一丁点的小溪流不就是露出一点尖尖角的小河。我钦佩孩子那种超然的联想。
渡过了第一条小溪,嘉儿明显真切地知道了这是一条不一样的路。不用大人再多言语,自然地往前走。
许是雨天的缘故,路上的行人不多,常常在要转弯的小路上,我们就像山间的独行者,前后都没有人,只有雨声、绿意和家人的身影,这对于一直在都市人群中生活的嘉儿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经历。
雨开始下大,嘉儿和爸爸在前面走着,不时传来父子俩的对话“下雨天去郊游”“雨越下越大,一会儿会停吗?”……
路边不知名的红色花蓝色花,虽被雨点打的耷拉着脑袋,但还是点缀着绿意,远处偶有一些黄色、红色的彼岸花。在小路边侧的低低的灌木丛边还有一条在雨天欢快奔跑的溪流。灌木丛并非经过标准的人工修剪,有时,嘉儿会因为视野的突然发现而惊喜“那也有小溪”。
而穿过小路流淌的小溪,间隔的距离非常巧妙,对于小小孩而言,上一条小溪带来的喜悦抵消了脚力的疲劳而想大人抱抱时,下一条小溪就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前面,及时给小孩的双脚增添了动力,小碎步踏起来,还要什么抱,爸爸赶紧和我一起过去吧。
小家伙很快发现了溪流中的小石子,脚就被定住了,掏石子扔石子玩得不亦乐乎,下大雨又如何,雨滴在脸上又如何,什么也挡不住在水里扔石子的乐趣。大雨让行人越来越罕至,给了他巨大的空间在这天地中玩耍。另一边的奶奶着急地在我身后劝说“雨太大了,不要玩啦不要玩啦,小心鞋子里进水,小心滑倒,小心……”雨声完全屏蔽了奶奶的焦虑,小家伙在爸爸的陪伴下玩得意犹未尽,而我虽也不免有那么一点儿担心小家伙,但终究他自在玩耍的表情让我忍住,不开口那些无谓又会干扰他的提醒,这样的时刻我也更明白有些玩耍由爸爸陪伴更能给予孩子陪伴的力量。
我们一路慢走,嘉儿在浅浅的水里“踢踏”着碎步,他自然地选择那些积水更多的路面。到了11点,雨势越来越大,冰糖和嘉儿的脸擦了好几遍都很快被雨水打湿,他俩的裤子已经湿透,嘉儿的雨鞋里也灌了不少水,我的伞也基本处于外面大雨伞下小雨的状况,小腿、头发和后背都湿了,连背在胸前的背包也湿了些。我们打算找个落脚点给嘉儿换身干的衣服。
远远望见前面有个亭子,走近一看,原来是最后一条小溪旁的休息亭,亭里站满了避雨的游人,他们多数是从九溪烟树那个方向过来。我们无法在那给嘉儿换衣服,在亭里站了下,查到九溪烟树的距离是800米,便决定走到终点,然后打车回酒店。和冰糖点头示意,我们便继续往前走去,一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一些人在公厕门口避雨,还有一对年轻夫妻或是情侣在路边的小型电话亭(雨太大,没仔细看,外观很像以前的IC电话亭),男的穿着雨衣站在外面任大雨浇,女的被保护在亭内躲雨。而我们漫走过最后一条小溪时,小家伙已经走了几公里,又湿了大半身,便由冰糖抱着走。
没成想到了九溪烟树的标志性亭中,那边也是挤满了避雨的游人,多数游客都是带着孩子,孩子们大都穿着雨衣,还有些手里拿着徒步杖,想来都是计划美好的,只是被这阵意外而持久的大雨给耽搁了。我们瞅个缝隙站进去,打开手机叫车,可惜很久都没有应答。
一群大概是组队游玩的家长孩子(看着像低年级的小学生)开始骚动,他们决定走回山下,我一度以为他们也是住同一个酒店的,再加上全身湿湿腹内饿饿拥挤人群中站久了有点晕眩,和冰糖商量要不也一起努力走回去,再耗下去估计撑不住了。冰糖毫不犹豫地觉得方法可行,我们便跟着大部队一起往山下走。
跟着许多人一起行走给了已经有点虚弱的我很大的力量,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两个小朋友一直在队伍里说“加油加油”,那一声声加油让人振奋,几个男孩子全然对大雨没芥蒂,欢快地跑着充满朝气,家长们大都站在孩子的左侧保护着孩子,一个妈妈和孩子都穿着雨衣手牵手慢慢走,一个爸爸用手护着两个女儿。大家三三两两地往山下走,小长龙队伍竟有点像当年的毅行。而我们也借着队伍的力量吭哧吭哧啥也不想往前走,每一个拐弯点都给自己鼓劲可能快到了,其实因为对这段回酒店的路不太熟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了,只是那一刻,因为一家人在一起、一群人在一起给了自己往前走的能量。
走了许久许久,前面竟然出现了一段大积水路段,整个鞋子都泡进去了,我一边感受着脚底漫上来的更深的凉意,一边大叫“啊啊啊,鞋子进水啦”。小孩子们则是高兴地不行,只怕心里期待着更深的积水。
转弯的坡道山路上冲下来的雨水已经形似一股小溪流,一个孩子直接走过去,让“小溪”不停冲刷着自己的小脚。我想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刻,无奈雨势太大,只能顾住自己全身少湿一点。
冰糖突然指着这转弯的坡道说那是抄往酒店的近路,可以刷卡进小门去往酒店。我们便也迎着冲刷双脚的小溪流上去了。进了小门,又走了好几百米才到了酒店门口,大家脱掉雨衣,拿下伞的一刻发现一家人全都是货真价值的落汤鸡。掐指一算,老父亲在滂沱大雨中最后抱走了2公里多,整个下午都垮在床上睡觉了。
但讲真的,这一次的体验,在我们的家庭生活里可以说是难忘得很了,嘉儿一路没有任何不适,尽享自然,让老父母亲颇感欣慰。而我也被这场大雨中的行走洗礼,打碎了心中一些“禁忌”,同时更加体验到“一家人”“一起行走”的亲密和这种经历的无可取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