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也是万物吐故纳新的自然节气点。于每年公历4月5日左右交节,太阳黄经达15°。
“八风”即八方来风,古代历书所说的“清明风”是来自东南方,东南方即《周易》所说的巽方。
《周易》又有万物“齐乎巽”之语,“齐”即“洁齐”之意,农历三月一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这就是“清明”得名之由。意味着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清明三候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
三候虹始见
清明来到,白桐花开的清芬怡人。
过五日,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开始出来活动了。
再五日,雨后的天空,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可以见到七色彩虹
节气诗
咏廿四气诗 清明 三月节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清明向着晚霞,才肯展露绝代风华;山泉映着华光,才懂得清明的意蕴。
柳絮漫天飞舞;梧桐陆续放花。
鴽鸟的叫声里,似乎知道田鼠的变化;看彩虹的影子,好像一直指向天涯。
已识别出风云的美意;哪用愁布谷鸟来了,收成不好而赊账。
节气小知识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
寒食节
寒食节流传于中国北方改火旧习。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
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
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上巳节
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