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掌握主动权,班主任需要提前打好预防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解决问题,而不是学生打架以后再被动地去处理。
首先教育学生不要打闹,更不要打架。两个学生打闹着,一学生不小心门牙磕地上掉了,要求对方最低赔三万,对方不同意,最后官司打到法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亲自就出席过几次。
不要跨班交往,不要因为某个女生打架(程某,蒋某,陈某),生气了不要说过头话,比如放学后我找几个初三的,高一的,还有其他几个学校的要在校门口堵你,你就等着吧!另一方也不要轻易上当,人家只是诈唬你,你千万不要相信,第一:大多数情况下,他不敢堵你,他只是在试探你,看你有没有害怕,如果你怕了,人家就会发现你的软肋,以后人家就可以凭借你的软肋去玩你,第二,他真堵你,你也不用怕,可以直接报警,相信法律的力量,要相信邪不压正。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你自己一个人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能力把这件事处理好,你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找一帮人和人家约架,这样做,你也错了,最后你俩都得接受处理。
教师要提前发现打架的苗头,方法就是多走进学生,得有学生说实话,提前告诉班主任,同时班主任也要彻底了解学生,哪些学生性格暴躁,容易冲动,容易打架,班主任必须心中有数,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提前打预防针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还是开班会,班会课上让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些问题。一个最简答的问题,A打了B, B应该怎么办?B非得还回去吗?
如果两个学生打架,一般谁先动手,就先处理谁,然后才处理次要的问题。比如A打了B,肯定先处理A,如果A说是B先骂了A,A才动手的。但是这里有个诡辩,B骂了A,A就可以打B了吗?A有没有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显然B骂了A和A打了B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A运用了虚假原因这个诡辩法。
不要偷别人东西,也不要在别人家偷东西,更不要讹钱。A在B的家偷B姐姐的口红,后来B查出来是A偷的。A觉得自己丢人了,花50块钱雇C去打B,结果C和B是好朋友,C知道事情原委之后和B和D,E一起打了A,最后还拍成了视频,最后A的家长向所有家长总共要价10万赔偿金。
不要欺负女生,不要欺负小学生,否则按照校园欺凌来处理,是需要给处分的,处分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很大,会涉及到一个人的就业,比如考公务员,老师,事业单位,参军等等,这里老师可以夸大了说,比如影响子孙三代,目的还是劝说学生不要打架。
期末考试前和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容易打架。
不要在别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传3遍以后就变味了,就容易约架;
打架不要围观,要及时告诉老师。
在学校一定要说普通话,不要说方言,容易骂人。
如果学生真打架了怎么办?
首先看双方受伤了没?表示关心,有伤抓紧时间先去医院检查。
1,小事尽量班内解决,跨班跨年级的尽快上报学校。
2,为了防止串供和翻供,让所有当事人分开,把事情经过写下来,很多学生只写对自己有利的,不利地会隐瞒,写得不行,就多写几遍,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署名写上日期,汇总所有人写的,事情经过基本可以显现。
3,多找自己的问题,自己错在哪里了,这一步很关键,很多孩子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都有理由。有一点,只要是先动手的那一方,肯定是输理的。
4,小事可以不用叫家长,大事必须叫家长,或更准确地说是监护人,孩子爷爷奶奶,姑姑姐姐哥哥来了经常不管用,甚至帮倒忙,这点要注意。
5,打人者,先承认错误,以后不要发生任何语言和身体上的冲突,如果再犯,直接由学校处理,相互道歉握手,拥抱。情节严重的,还需要给予处分,这点上很多溺爱孩子的家长可能不太同意,这需要认真教育他们,争取他们都配合,比如说处分也是一种保护,进社会了,犯错了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监狱,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能管教孩子的地方只有三个:家庭,学校,还有监狱!给处分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怕了,以后改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怕处分,彻底管崩了,最后的防线已经被突破,接下来等待的是无穷的黑暗。
7,格局一定要大,同学都是以后能帮助自己的人,一定要多结交一些同学,以后可能需要他们的帮助。
最近有这样一件事,我直接简化为A打了B,B的朋友C看到了,帮B打了A,C错在哪里?怎么办?如果这个时候A的班主任冲动之下打了C或者朝C的脸上吐唾沫,怎么办?班主任需要道歉吗?C的父母第二天来学校闹事怎么办?C的父母要求调取监控,并在学校处理过程中录音怎么办?
C的父母第二天早上充满了怨气来学校讨说法,家长的意思就是A和C打架,给两个学生处分,家长没意见,但是自己家孩子昨晚到家一直洗自己的嘴,不吃饭,认为老师向孩子脸上吐唾沫是对孩子人格的侮辱,质问学校如何处理这件事?
主任说想先听一下家长的意见,家长想如何处理这件事。家长把这个球又踢回来了,说让学校处理,学校说首先我们都不在现场,不能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但是如果真有这件事,会按照学校制度处理班主任。家长紧接着说,要不咱就调取学校监控看看。领导说,监控只有警察或者校长在身边才可以调取。这样来回了几次,明显感觉家长情绪越来越激烈,突然家长从包里拿开手机,拨弄了一番,然后放到了桌面上,明显在录音,领导说,你录音是什么意思,是对学校的不信任吗?然后大步离开会议室,不谈了。这下,家长理亏了。
后来领导说要借助班主任给家长施压,最后校长助理和家长在一起闭门谈了谈,我也给家长送过去两杯水,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真诚和尊重。后来得知,助理首先劝家长不要生气,如果查实班主任有此等行为,一定会找班主任谈话,按照学校制度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孩子有错在先,孩子不应该去人家班门口打人家班学生,孩子以后还要在这里长期上学,如果和那个班主任彻底闹翻,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然后当着家长的面对吐唾沫的班主任说,你必须写一份反思,深刻检讨。最后念及孩子都是初犯,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各写一份检查,学校不再给予孩子处分。
吐唾沫的班主任没有向孩子道歉,领导后来说不能道歉,否则家长就抓住了学校的把柄,自己就被动了。要争取主动重点谈孩子有错在先,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班主任。这个地方,会不会有更好的处理,很难说。
最后,这件事能顺利解决还依赖于孩子首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应该去人家班门口打人家,没有死死咬住班主任吐唾沫这件事,既然孩子都和解了,家长也没有那么大的劲。相反,之前常某某的劲很大,所以父母才会不顾一切地告。另一个原因,家长没有置班主任于死地的决心,也没有做足充分准备和学校周旋,招数有限,态度有妥协的余地,如果遇到一个硬茬,这事估计到此结束不了,这也是那位班主任的不幸中的万幸吧!但是那位班主任真地得从此事中吸取经验教训了。
《班主任兵法》理论篇总论写道,学生犯错了,老师绝对不能情绪失控有不当言辞和行为,即使犯错的学生再不好,老师只要有一丁点儿错误的地方,也会受攻击。因此,切记不要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冲突一旦发生,教师肯定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