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他出生军人世家,自小便受父辈响,“每食退,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在一片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情操栽培成长。
“常令臣两随计抵燕山,谛观形势”闲暇之余,父辈就带他游历山河,纵论时势,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宋人”的使命与作为愤青的执着。
正所谓机会乘今日,雌雄决此行。秣马厉兵、韬光养晦的他,终于也等来了自己的机会。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而就在此时,北方的中原人民不堪忍受金人的严苛压榨,也开始了剧烈的反抗。汉人反抗金人的大潮,如同滔滔江水一般,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而那时二十一岁的他血性方刚,也正是满腔热血无处释,浓烈的爱国情怀令他应势而动。
他聚集了两千多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在军中担任掌书记。
这是一场完美的反击,金人在南下侵宋之时,內部爆发了严重的矛盾。金主完颜亮在前线竟为部下所杀。
内部大乱的金军只好火速向北回撤,与此同时,他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不幸的是,在他完成使命北归的途中,却得知起义军也发生内乱了。起义军的领导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所杀,随后起义军便四处溃散。
得知这一消息的他,胸腔中积满的怒火简直要爆炸开来!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而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愤怒之下,他身怀意气伺机而动,带着五十多人袭击了几万人的敌营,并擒回了叛徒。
能够完成这一壮举,需要年轻人的血气与勇气。
这应该也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说到梦回,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梦回大唐,一件美好而又神往之事。但在多数诗词中,它却是一件很悲痛,很无奈的事情,它往往伴随着孤苦,回忆,思念的出现,并时常事出下半夜。
南唐皇帝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独居美人深夜醒来,孤枕难眠,思念远方的丈夫,夜半吹笙,凭栏远望,泪眼朦胧。
北宋柳永的“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瑟”,一人独在他乡,夜宿旅馆,思念远方的佳人,秋夜梦醒,心情萧瑟。
我们时常也因为喝了点酒,半夜身体不适醒来,便辗转难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叹“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中”。
而稼轩,此刻面对志向相投的好友,面对这个几乎同龄之人的执着,面对他的意气,在这个羸弱的朝廷面前,伤心难过之余,岂能没有一点想法?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八年田园生活已经磨平了他心性,而此刻双鬓斑白,曾经年少时激昂江山的斗志都已褪去,慷慨悲歌之余,尽是英雄落暮之无奈与凄凉。
靖康之耻后,国仇家恨成了每一位有抱负有血性的宋人痛,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奔走他乡,然而在当权者的妥协退让和金人的步步紧逼之下,杀敌无望,报国无门,满心恼火无处燃放,寄寓他乡,夜夜难眠,只好挑灯看剑伤神。
而这首诗注明“为陈同甫赋”,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龙川集》。
南宋著名豪迈派词人,曾创永康学派,五十一岁考中状元,一生忧于国事,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尽瘁忧梦。并多次上书向当朝提出很多意见,虽曾被孝宗赏识,却一直未被任用。
生而且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下笔数千言立就。博通古今,喜谈兵,议论风生。
乾道四年(1168年),陈亮24岁,“首贡于乡,旋入太学”。次年,朝廷与金人媾和,“天下欣然,幸得苏息”,独陈亮敢冒风险,认为不可,他以布衣身分,连上五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五论》。
后回乡教书,曾因奏疏直言不讳,遭到了当道者的忌恨,并三次控告入狱险些丧命。
写这首诗的时候,稼轩已经五十多岁,于江西上饶一个庄园闲居6年,他三年前刚同丞相王淮等人,就陈亮二次入狱进行营救完毕,使他又得免死。
可陈亮却依旧难平心中愤青之血,经过一番蛰伏,深思熟虑后,再次拜访稼轩。同心中光复中原之策深入交流一番,抓住机会,重整旗鼓,再次出手上书朝廷。
如果说辛弃疾是“年来不为众人所容”,他却是从来都不为人所容。
在哪个文恬武嬉,掌权者偏安一偶,风雨飘摇的朝代。一位虽一生主张抗金,却又多次上书反对“偏安定命”之人,注定与那位龙州道人一般,走不进帝王的内心,也注定与青衣紫帽无缘。
陈亮如此,稼轩如此,刘过亦如此。他们都曾少怀志杰,可面对满目苍凉的江山,纵使倾尽才华,投报国家,但在那个议和苟安的朝代,虽一腔热血,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只能无限江山,无限愁怨,期待后来者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