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天道就好像那大河的水冲出堤坝后又流回到干流河道中来,可以从左边也可以从右边流出去再流回来。万物依靠天道来产生但是并没有离开天道,天道生成了万物让万物拥有自身,天道不会去占有万物。给万物以生存的庇护并不作为万物的主人,天道没有自己的私欲,可以从沙粒里命名它;万物最后都会回归到天道那里去,天道也不会作为万物的主人,可以用最大的天道来命名它。因为天道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比万物还大,所以它才能成为包容万物的大。
这一章老子概括了天道是如何成为天道的。
首先老子用河流的分流又合流的现象来与天道产生万物,万物最终回归天道的规律进行对比。老子通过对河流的分合领悟天道与万物的分合规则。“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万物其实就是从天道里分裂出来的物质形态,有可见和不可见,但是具有私欲。私欲就是自我的意识,知道自己是自己而不是别个。就好比支流从干流分出来后就区别于干流天道,和别的支流其他的万物个体。天道其实就是分出支流万物的主体,支流有自己的意识,以为自己就是自己,天道就是天道,天道没有这些分别,干流和支流都是流,都属于天道,天道并不认为是自己生成了干流和支流,所以不会认为自己产生了万物,是万物自己认为自己产生了,从天道里产生了,天道没有生的意识,自然没有有的意识,更不居功。“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万物既然自己从天道中产生,其实自己还在天道里面,受到天道的保护,与别的万物个体竞争,就是争谁大谁小,谁强谁弱。天道并不为万物作主,大小强弱完全是万物个体自己的比较,天道没有发言,也不主张,它只提供万物生灭的场所。所以哪怕是人眼所见的一粒沙子,也是天道的产物,蕴含着天道,可以说一粒沙子里有天道。用天道来命名沙子。“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变化到了最后,就像分支的河流流到了自己的尽头其实还是回到干流中来,万物没有了自我的分别后,其实就是回归到天道中来了,为产生下一个万物的个体提供资源,所以也可以说天道拥有这万物的一切,不管是有意识的万物个体还是消失了意识的回归天道的资源,所以说没有一个万物不在天道里变化的,这其实是最大,可是天道没有大的观念,因为有大的观念,就已经是跟小比较了,产生个体意识了,就容不下别的万物了。所以天道可以被命名为最大,注意,是人的命名,与天道无关。“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老子总结说:天道就是没有意识,是万物意识产生的资源,没有自己是最大的意识,所以才能成为一切意识产生和消失的场所,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所不包的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