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可以复制的,但智慧不能复制,只能感染。
李欣频老师特意留了一页给读者的话语,而这句话深深震撼到我了。是的,从小到大学了无数知识,阅读无数本书籍的我,并没有复制到伟人们的智慧,只是被他们传播的能量感染了,慢慢找寻适合自己的方向。在书架找到这本书时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讲述广告设计与文案的书籍,可阅读完一小节的我发现这更是一个创意人的人生蓝图。
这本书分成了三篇,分别是《关于文案与创意的23个问题》、《关于写作与出版的14个问题》、《关于旅行与人生的13个问题》
全心全意地做好你喜欢做的事,做到极致,做到顶峰,做到能见度最高,资源自然会流向你,不需要先担忧经济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自己特别想要去做的事。我也不例外。大学时候的我特别想去参加周志建老师的工作坊,考虑到经费问题,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到了大学毕业的那一年,这个被压抑许久的想法终于爆发了。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我时常看看周老师博客有没有更新,有没有适合我的课程。终于在12月的一次刷微博中,我发现周老师微博更新了,还有一个适合我的课程(寻找“天赋、能力、兴趣”结合的“使命”)。那时的我根本没有考虑住宿费、来回的交通费、报名费,一股脑儿按照信息提示联系上了安娜老师,讲解了我的想法以及目前经济状况。出乎意料的是,安娜老师向周老师给我申请到一个优惠价格,竟然还允许我分期付款。得知这个喜讯的我高兴的都要跳出地球啦。我想,大概整个宇宙都在帮助我。在业务最繁忙的阶段,我顺利请到假了。无数次查询来回飞机票的我,终于看到白天的一些航班都打折了,对比各个航班的情况,终于我定下了来回的航班。之后的差旅费也因我课时增多,顺其自然而然解决了。
如果一开始我就因金额问题而打退堂鼓,我想我可能不会经历一个人去异地学习,一个人半夜到达异地。也是这个想法的爆发,我行动了,我去经历了,让我相信“原来我可以”。课上频频被伙伴们鼓舞,让我开始建立了相信自己的基石。如果我没有去经历这些,我可能依旧还在寻找自我统一的方法,可能17年那年会遵从父母安排回当地考取公务员,可能不会遇见Sally、倩姐、贞贞、成英姐还有一些朋友同事,甚至不会有微习惯社群的存在。
我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并不是说希望大家一定要怎样怎样报名学习,怎样分期付款。而是想跟大家说的是,当我们全心全意去做某事,只要去做了,做到极致,资源自然会流向你,请不要担心金钱问题。其实商业与艺术是相辅。
与精彩的人对谈十分钟,高水平地交流与激荡,比读十本书还关键。
平时跟Sally交流就感觉能收获很多东西,昨天上午特意花了1个小时深度交流,发现我可能需要看两三本书才能顿悟的事情在那一刻就豁然开朗了。昨天易效能公开课张丹老师讲到“同一思维永远解决不了同一思维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选择朋友。
真正的创意人,绝对不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者、抱怨者,创意人永远是个乐观的生产者。
昨天在跟飞菲聊天时,他说到:“现在很多听书的音频,朗读者都加了自身的观点。”是这样的。不管是十点读书,还是喜马拉雅,亦或是樊登读书会,每个听书音频,领读人都加了自身看法。其实这也说明,我们在吸收任何东西时不妨自己再思考一下。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参加某个活动,还是阅读书籍,我们其实都可以进行再一次加工。如果没有这样,你永远只能沦为被动的观众、被动的消费者。因为这一句话,我尝试复盘《流浪地球》,尝试复盘《十四堂人生创意课3》。
能量,不该浪费在对抗体制上
李欣频老师说到,一个有创意的人,会把必须做的事(比方学校的事、谋生之事)纳入自己喜欢做的事之间。原本讲述的是大学生该如何结合学习与爱好,可恰巧那天我面对学校安排的任务没有理解过来,在看到这句话时茅塞顿开。因为在学校所收到的限制,反而是让你练习分脑工作、发挥时间效率最好的机会。这句话我也送给那些在谋生之事与艺术之间纠结的朋友。
活成一个作家的状态,当你成功地切换成了作家的身份,你的所思所言所行,都会是以作家的角度在吸取养分。
这句话从梦想当作家的角度很好的诠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制作梦想清单,为什么要以完成式来书写,以及为什么要经常看清单或。佳昕曾对婉萍姐说,婉萍姐为什么能克服那么多困难,解决很多难题?婉萍姐说,因为她是未来上市公司老总。当我们以梦想成功后的状态来看待目前的困难,这一切都是必经的,都是小case。
我们总是太高估十年后能做的事情,而低估了一年内能做到的事情。
我常常幻想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可我并没有想过一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究其原因,我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很多事。昨天sally给我做咨询时最大感触就是“行动固化”。我给自己设立了太多限制,害怕这样,害怕那样,害怕很多。
为了更好成长,我决定告诉大家2019年的我将做两件事:演讲,24个房树人自我成长心理咨询。
你们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追随自己内心与直觉的勇气。
成长,是我们要长成自己的样子。面对外界种种声音,自己到底要做怎样一个人,都需要很好探索。昨天在跟贞贞聊天时她说,很多人都说她优秀,可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于目前工作上的抉择也在犹豫不决。因为昨晚我说了一句,她学了很多。她就决定报闺蜜力量会员。她说既然不知道,就多去探索。一个人最幸福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虽然我并不喜欢陶渊明,但最近听的《陶渊明传》却让我有点钦佩他。他懂得听从内心,掌控自己的生活,成全自己。
以“感谢”取代“抱怨”
书中说到“让自己抛开对现状的不满,改以创造性的愉悦,继续维持吸引力法则的运行”。时常感恩,明白造物主对自己的恩赐,幸福感爆棚,明白并不是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坚持感恩日志20天以来,我最大感受就是每晚伴着幸福感入眠,心想事成。这也让我下定决心坚持每天书写感恩日志。
最后我相对我妹妹敏说一声“谢谢你,我爱你”,因为这本书是她师父送给她的。9年前的书与9年后的我就这样相遇,才有了今天的复盘。原本打算周六书写的,可一拖再拖今天才来书写,对2020年的胡倩说声“对不起,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