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临床心理实操》第三次地面课程,也是巴林特成长小组第三次线上学习时间,下午4:00-5:30这个时间段,两个课程冲突,分身乏术,只能参加其一。
人每天都会面临很多次选择,做出选择的同时即意味着放弃。那,究竟该如何选择,内心必然会做权衡。
财务出身、乐于算计的我,面临选择时,内心往往会很纠结,也就是内心产生了冲突,即想失得到A,又不想放弃B。因为,每一个都想做出对自己最大利益的选择。
以往自己没有做出选择前,会自责抱怨,后悔自己在最初决定选择参加课程或者活动时,没有考虑清楚,没有做好二者平衡往往冲动行事,没有进行综合权衡,所以将自己限于被动局面。
之所以如此纠结,不是因为自己缺“智”,而是缺“慧”,无法解决内心冲突,只有解决了内心的冲突,自然会做出选择。
想到这里,灵光一闪,想起心理学关于冲突的四种类型:
1、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两件事物都有吸引力,都想得到,但二者不可兼得,难以抉择。
2、双避冲突——左右两难:两件事都不想要,但双必须选择其一。
3、趋避冲突——进退两难:同一物体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4、多重趋避冲突——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择中,每个选择同时有有利也有弊,人们往往无法简单选择一个目标。
这四种冲突,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在经历。从四种冲突来看面临的冲突已经非常明确,属于第一种双趋冲突。
也就是说,两个课程对我都有吸引力,都想要得到,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既然如此我开始放弃“二者不可得兼”的念头,转而寻找“二者兼得”的办法。
想起了马云面对管理层提出的“是先增加销售量,还是先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问题时,他给出的回答是“两者都要”,于是,他们做到了“鱼和熊掌二者兼得”。
所以,我不再纠结。巴林特线上学习要求必须全程在线,积极参与互动逐个发言,而《临床实操课》虽然是现场课,但可以录音,课后可以听录音补课,而且,课堂上还有50多位同学,他们都是非常好学、热心、乐于助人的人,只要我谦虚请教,没有一个会藏着掖着把知识据为己有。
最主要的是,老师一再强调“我讲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看你们回去后如何用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落地实修,而落地实修的前提是先要把知识讲出来,毕竟“说不出来做不到,讲不明白做不好。”
而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教。我开口请教,即可解决自己的困惑,又可为对方提供“教”的机会,还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连接,何乐而不为呢?
经这样一想,我心生欢喜,豁然开朗,冲突立刻烟消云散,选择自然不是问题。
学习心理学后,我发现,刻板的我逐渐突破自己“视觉、语言和思维的障碍”,逐渐走出“自我意识”,开始变得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