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与山海关以南的同胞对话时,通常自称“东北人” ;若人再问东北哪里,东北人才会具体告诉你他是黑龙江、吉林还是辽宁人。据我所知,福建人决不会说自己是东南人,陕西人一般也不会自称西北人,河北人更不会告诉你他住在华北……
如果俩东北人遇上了,多半都会问:“你家哪(音乃)疙(音嘎)瘩的(音低)呀?”这个时候东北人就不再像对“南方人”那样笼统地作答,而是直说自己家乡城市的名字,比如沈阳、长春或者哈尔滨之类;还有的中小城市人就更具体,因为担心人家不知道自己家乡的地名会尴尬,往往还要加个“注解”比如:“俺家九台的——离长春不远”。
东北人始终都有一种“大东北”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源头不是出自哪家学派的弘扬,而是一种冒险家或者开拓者对于生命“终极张力”的追求使然……
关于东北人没文化
中国大多数汉民聚居之地都有所谓的文化传统,而且这些涵盖范围很广的地方文化,几乎都有不同于别处的特殊习惯,从饮食到口音,从民俗到学术,举凡可以染上本地特色的,不管从哪继承来的,也不论有无道理,一经确立便决不会轻易改变,是谓“传统”。
传统一般都有一个比较长的生成过程,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某些因素或条件的制约,堪称一个相对复杂的经验体系。东北没有形成传统的条件和土壤,因此,东北人只有比较单纯的风俗习惯,却没有“传统”,也不尚传统。东北的很多事物都是即兴的,从来没有人尊重什么传统模式,只是在生存或者生活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内容的形式而已——比如听“二人转”、喝烈酒、“跳大神”、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等等。
东北有许多属于民俗学范畴的文化特色,但是这些形式或内容基本上不属于“传统”,它只是一种习惯。比如:我们家老辈子是满族旗人——镶黄旗——我们本该保留一些满族传统习俗,但是没有。我们不知道老姓(满语的姓氏);我们没有区别于街坊邻居们的语言、服饰或者饮食习惯。而据我所知,同为满族,北京的满族就多少保留着满族人的“老礼儿”;他们多半还像回民拒绝吃猪肉一样不吃狗肉。可是在东北,哪怕是“满族自治县”,几乎也没有谁还在守着这些“老理儿”了。这倒不是因为东北人没文化,而是因为“咱们”只关注和重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而那些多半只有形式价值的“传统”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东北人除了汉族之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这些所谓“少数民族”大多很早就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是东北的原住民或曰土著,倒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偏偏是后来者。东北有一半以上汉人的籍贯是山东,另一半的籍贯也多为长江以北山东周边省份的“北方人”,比如河北、河南、山西等等。
这种多民族、多籍贯融合、杂居的构成方式,导致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没有任何群体、组织或种族,能够使自己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完全为其他人所接受,沟通、妥协、融合、实用,是任何一个初到东北的外乡人所必须弄懂的事情。这里从狭义上说没有文化!所谓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也行不通。东北自己的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是在解构了北方各地汉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北各少数民族以及外来文化(主要是日本、俄国、朝鲜)最实用的部分形成的。没有哪一类抽象、排外、固执或不实用的东西可以在东北存活。
个人认为,基于前述的诸多原因,东北当初的“野蛮生长”,同美国西部开发有相似性,东北胡子文化与西部牛仔精神略同。两者都是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圈层的冒险家们,开拓和缔造的新兴社会文化圈。如同欧洲人认为美国人没文化一样,中原人和南方人也认为东北人没文化,这其实是必然的!因为敢于奔赴一块陌生土地开拓全新生活的人,无疑是冒险家,更是开拓者,他们所见所感所得的一切,都有无法言说之妙——冒险家多半不会讲故事,老战士通常避谈出生入死的往事——他们是真正有故事的人,他们不是没文化,只是不屑于以文化的名义,强化讲过千万遍的别人的老故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