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高山上有个农民,心眼有点实在,但不坏。老老实实种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不偷不抢的,也没招惹谁,应该说这是个规矩人,旁干人等没权利对他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现实却往往相反,正因为是规矩人,人们反而觉得他碍眼,不对他说道说道,让他出出丑,这心里怪不舒服,日子也就显得太无聊了。人人都觉得自己比他高明,他就应该低人一等。对于被视为低等的人,人们总是无端的鄙视,而从不尊重,仿佛给予这类人尊重,就是污辱了自己。只有损害这类人的尊严和利益,才会让人觉高兴,认为这才是理所当然,毫不愧疚,并为自己的聪明智慧引以自豪。虽则,他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继续讲故事。为方便起见,姑且叫他“傻子”,这样就能看出他非低人一等不可了。为什么说他心眼实在呢?一般说来,农民种田讲究时令,春耕夏长,秋收冬藏。春耕,显然是很重要的。逢年一开春,人们便忙着种地了。傻子不同,他坐在家里,一点也不着急。人们便问,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去种地?傻子摇摇头说,不急,我家的桐子树还没开花呢。人们哈哈大笑,等你家的桐子树开花了,还种个卵呀。
傻子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梧桐树,当地人叫桐子树。梧桐树开花要到春末,古代“二十四番花信风”记载,桐花是最后一番花信之一,仅次于楝花。所以,傻子要等桐花开时才肯去耕种,人们忍不住是要嘲笑的,那时早已过了春耕时候。
好吧,那就让你等吧,让你到时候出丑。人们心里乐着,谁也不肯告诉傻子种地应该怎样才对。
等到梧桐花开,傻子扛着锄头种地。人们又笑开了,这种了能有收成吗?祖祖辈辈种地,还没见过有这么一说——不看时令,看桐子开花。荒唐!真是傻子!傻子!对,就是个傻子!
荏苒到了秋天,傻子收得粮食却比谁都多,比谁都好,也真是奇了怪了。人们纳闷,却研究不出其中的奥秘。难道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错了?不可能,照这些经验都种几千年了,从没有被怀疑过。那怎么回事?凑巧吧,绝对是凑巧,傻子肯定是错误的。
翌年春,人们又忙碌起来,傻子坐在家里,一点儿也不着急,人们又问,你还不种地?傻子依然回答,不急,我家的桐子树还没开花呢。
等到梧桐花开,傻子扛着锄头种地了。到了秋天,他又收得粮食比谁都多都好。邪乎了!人们惊叹。
一连几年的春天,人们忙时,傻子都坐在家里,等到梧桐花开才种地,而年年收获的比谁都多都好。
人们心里不平衡了,笑话别人不成,反打了自己的脸。尤其是被低等人比下去,那面子更是彻底没了。向一个低等人服输,打死谁也不肯。即便他的方法是正确的,更好的,对自己更有益,也不肯承认自己的方法有不足,更不会改弦更张,学习一个被视为低等人的方法。自己的即便再差,也始终认为是最好的,不容他人置疑,哪怕事实摆在眼前,也坚决不承认,并强烈反对。因为向一个低等人低头,有失自己的身份和尊严。
所以,傻子引起了所有人痛恨。人们讨论起对付傻子的方法。他们讨论的不是如何种出更多的粮食,其实这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可他们对此漠不关心。他们挖空心思琢磨的只是如何让傻子种不出又多又好的粮食,这样他们的粮食就成了最多最好的。
一个聪明人想出了一条妙计,而这种智慧往往是很多人最擅长最得意的能力。聪明人说,傻子不是等他家的桐子树开花吗?我们让它不开花不就得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人们纷纷表示佩服,惭愧自己没能这么聪明。聪明人说,我们这样这样……
到了半夜,傻子早睡着了,打着鼾声。一群人带着锄头、木锯、绳子等工具把傻子门前的梧桐挖出来,抬到远处把树根锯了,又抬回来重新培土把树栽上,看上去和以前一模一样,一群人嘿嘿冷笑了一阵,悄悄地溜了。
到了来年春天,人们扛着锄头大摇大摆地走过傻子门前问,傻子,又在等你家的桐子树开花吗?傻子不明就理,点点头,嗯,我等着它开花去种地呢。
让你等吧,人们一阵偷偷地笑,并不作声,就想看他出丑。
结果这一年傻子没种地,人们高兴得比收了粮食还高兴。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哈哈,傻子!终于看不到他家的桐子树开花了吧?看他以后怎么种地。
后来傻子再也没种过地,直到饿死还等着梧桐开花。傻子心眼实在,他不知道其中是怎么回事,谁也不肯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即便是不说真相,仅仅出于同情提醒傻子,你的桐子树早死了吧?让他不至于饿死,也没有一个人愿意。人们只想看傻子出丑,看他出丑越大,心里高兴就越大。所以他们看着傻子饿死,也还高兴了好多年,并津津有味地把这个故事讲后人听,然而一起嘲笑傻子,真是快活极了。
然而再也没有谁种出傻子那样又好又多的粮食来。
很多美好的事物就是这么消失的。
想想,像这样损人不利己,要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