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就真的是我们看到的?
“宇宙万物仅存在于生命的感知中,一切皆因生命的感知而有了种种分别”《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开篇这样说道。那么要是生命不存在了,那是不是这世界就再无一物呢?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由于宇宙万物都是因生命体去感知,万物才会出现,反之,万物则不会存在。但组成万物的能量,并不会因生命的感知与否而存在或不存在。
所以说,能量客观存在,只是随着生命的感知能力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这也是书中所说的“假合体”。
以我们地球举例,人眼可见的光波长为400-760nm,换句话说,我们只能感知到这360nm范围,并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人耳可听到的声频范围20~20000Hz之间,同理超过此范围的声频我们并不能获取到。但是不代表它们并不存在。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中根据不同生命体不同的感知能力不同,将宇宙生物分为“十维感知生物”,将各自的感官世界细分为“十维感知空间”,其他非生命体则为“十维感知物”。维度越高,能感知的范围越大,同一维度感知相近,即使感知物的具体形态有所区分,但还依然能存在彼此的感知中。就如人类和蚂蚁同处于三维地球中,感知范围相近,“水”在人类和蚂蚁的感知中都是水,但同样的“水”在人类看来可能是一滴水,但是在蚂蚁看来可能就如大洪水一般。
那些远超某一生命体感知能力的能量或者物质,称为暗物质或暗能量。根据NASA发射的WMAP拍摄的照片,重子物质只占宇宙的4.6%,暗物质占23%,暗能量占其余的72%,换句话说,人类三维感知能力之下,只有感知到约4.6%的宇宙能量存在。
所以我们目前一切看到以为的有形物,只是因我们有限的感知能力而由能量假合而成“有形物”,在其他不同感知能力的生命体看来,又是其他形式的“有形物”。在我们人类的三维感知空间中,这一团能量是一张桌子,可在其他感知空间中,这团能量又是什么呢?桌子如此,地球如此,宇宙也是如此,所以眼见未必为实,耳听必将为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切皆是能量,只是由于生命体不同的感知范围而形成不同的假合物。而宇宙亦是如此。《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说到“原始高、低能量假合,是名混沌。造物主生于混沌之中,无形无相;宇宙为造物主体内孕育出的一方大世界的别称”。所以宇宙便是造物主感知形成的假合体。
根据不同的宇宙生物的感知能力,宇宙一共可以分为十维,依次从高到低,十维最高,一维最低。低维寄生与高维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俄罗斯套娃,大的玩偶套着小的玩偶。
不同等级的寄生物由于感知能力,划分了十维感知空间,相对于同一维度空间内的寄生物而言,各同维宿主世界间是相通的,寄生物可以自由来往。但寄生物并不能感知到自己的宿主和宿主世界的存在。
以三维人类为例子,不同的人类是分别寄生在不同四维宿主的寄生物,意思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类对应的宿主是不一样的;而可在同维度各宿主世界穿梭就可以理解为人类可以乘坐飞机去往另一个国家。同理两个人的身体对于各自体内的细菌,病毒来说,亦是两个高维宿主世界,但是通过口水等各种传播途径,两个人类间的细菌可能会互换,这就是在同维宿主世界可以自由穿梭的简单解释。
而四维生物亦是五维生物的寄生物,依次类推,造物主除外。由此可知,造物主其实便是天地间最高的宿主,宇宙为最大的宿主世界。
人作为十维空间之下渺小的三维寄生物,感知能力极其有限,这也是人类一直无法真正向外太空探索的原因。只有承认自身的不足,追求科学和真理,去认知造物主,才能提升自身感知能力,突破三维科技和文明极限,晋升高维。
来源:《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万物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