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少有人走的路》
我已经通读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今天,我采用前两天学到的方法,浏览了一下这本书的整个架构。本书的主旨是指导人走向心智成熟。能够爱与被爱,完善自我与所爱之人。
前半部分,主要写爱与自律。我推开书本,在我的记忆力搜寻。很多概念的问题我都记不住了。最大的印象是,自律与爱都需要从父母处习得。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我们需要自律。自律还能够使人保持平衡。而爱,是我们自我完善的原动力。
在最后一章,作者提到: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 我越来越相信,我们具有爱的能力和成长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潜意识的体会,即潜意识给予我们的爱的滋养。
作者在后记里这样写:这些信件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世界各地,都有人踽踽独行,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心智成熟之路上,而且默默走过了很远的距离。无数的脚步汇聚起来,构成了一张庞大的网络,其覆盖面积之广超过我们的想象。读者感谢我减轻了他们旅途的寂寞,我也要因同样的理由感谢他们。
这句话令我感动。原来我并不孤独。
关于宗教
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属于我们的宗教范畴。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我几乎天天挨打。皮带、木板、扫把,都是父母教训我的工具。不管做错什么,我都会挨打。他们还说,每天打我一顿,可以让我的身体更加健康,而且能促进我的道德修养。”
这人的父母是哪里来的。。。或许打孩子是他们锻炼身体的方式?
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我们无法超越自身文化、父母乃至童年经验的影响,我们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
本书的主旨之一,就是探讨增加认知、扩大视野的意义。我说过,爱的本质,其实是自我完善,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人未知的领域。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我”,把陈腐的、过时的认知踩到脚下,及时抛弃狭隘的人生观。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似乎不做任何改变更符合我们的惰性。我们更容易保持现状,更愿意使用以“小宇宙”为基础的地图。我们不想让旧有观念遭受丝毫损伤。但是,这样无异于自掘坟墓,与心智的成熟之路背道而驰。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信仰提出疑问,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某些久被视为真理的结论。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这个问题,我也有过。其实至今也有。曾经我对自己的专业非常的厌恶,以至于我觉得前途晦暗无光。转行之后,我将所有热情投注在建筑设计上,然而这个职业是排外的,它需要极为专业的知识基础。否则很难有立足之地。很多次我都打了退堂鼓,然而细想来,我不做这个,也没有更喜欢的职业了。就模模糊糊的坚持到现在。以前,我不敢说自己要考建筑师,我担心考不上会被人家笑话。不过,这两个月,我坚持每天早上看一会建筑专业书,虽然还是很多记不得,但是大的框架我已然有了解了。周围的人也都没有太在意我,偶然有人看到我在看书,就问我是不是要考建筑师。我坦然一笑,是啊,有这准备。
我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想法,我觉得自己的头脑过于活泼。以前每次都放任这些想法溜走。现在,我试着一个个去实现它。我想知道,这样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