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谕纪泽【1222】2024-12-15(2)
谕纪泽
同治元年1862正月十四日(同治元年,慈禧垂帘听政,执政长达半世纪之久,国之祸福,半天半人)
字谕纪泽:
正月十四连接尔十二月十六、二十四两禀,又得澄叔十二月二十二一缄,尔母十六日一缄,备悉一切。
尔诗一首阅过发回。尔诗笔远胜于文笔,以后宜常常为之。余久不作诗,而好读诗。每夜分辄取古人名篇高声朗诵,用以自娱。今年亦当间作二三首,与尔曹相和答,仿苏氏父子之例。尔之才思,能古雅而不能雄骏,大约宜作五言,而不宜作七言。余所选十八家诗,凡十厚册,在家中,此次可交来丁带至营中。尔要读古诗,汉魏六朝,取余所选曹、阮、陶、谢、鲍、谢六家,专心读之,必与尔性质相近。至于开拓心胸,扩充气魄,穷极变态,则非唐之李杜韩白、宋金之苏黄陆元八家不足以尽天下古今之奇观。尔之质性,虽与八家者不相近,而要不可不将此八人之集悉心研究一番,实《六经》外之巨制,文学中之尤物也。尔于小学粗又所得,深用为慰。欲读周汉古书,非明于小学无可问津。余于道光末年,始好高邮王氏父子之说,从事戎行未能卒业,冀尔竟其绪耳。
余身体尚可支持,惟公事太多,每易积压。癣疾迄今qijin(至今)未愈。家中索用银钱甚多,其最要紧者,余必付回。京报在家,不知系报何喜?若节制四省,则余已两次疏辞矣。次等空空体面,岂亦有喜报耶?
葛家信一封,扁字四个付回。澄叔处此次未写信,尔将此呈阅。
涤生手示
评点:须读李杜韩白等八家诗
曾纪泽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写字。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曾氏禀祖父母的信上说:“曾孙(笔者唐浩明先生注:即纪泽)最好写字,散学后则在其母房中多写,至初更犹不肯睡,骂亦不止。”曾纪泽当时不过五岁,便如此酷爱写字,当是天性。二是喜欢做诗。曾纪泽一生做了不少诗,即便在欧洲做公使时,吟咏之兴仍不减,惜乎早年的诗作都没有保留下来。这首给父亲看过的诗,我们也就看不到了。
曾氏亦好诗,且于诗钻研颇深,所选《十八家诗抄》向为诗界所重。曾氏认为儿子诗的境界与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即山东省聊城市西部的莘县朝城;一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魏文帝曹丕之亲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代表作有《七步诗》《洛神赋》等)、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初以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景元四年(263年),阮籍去世,享年五十三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他的粉丝,并自诩字为"梦阮”,其笔下人物贾宝玉有阮籍之身影)、陶潜(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 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中国田园诗派始祖,代表作有《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 小名客儿, 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县治在今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 。 因祖父在会稽建有故宅“始宁墅”而移籍会稽。晋宋间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 中国“山水诗派”鼻祖。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才高八斗之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为其自夸)、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世称鲍参军,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中国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谢朓(464-499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后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六家相近,属于淡远闲适一类。若以阳刚、阴柔两种美来界定的话,曾氏无疑是将儿子的诗列入阴柔一类的。曾氏本人的诗文趋向于阳刚一面,故而他希望儿子还要多吟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的诗作。他将“《六经》外之巨制,文学中之尤物”的评语送给这八家,其评价不可谓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