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什么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如果这样问自己。回答应该是什么呢?
努力学习一定会出成绩吗
高考成绩出来时,曾经考了级部第一朋友的孩子,成绩并不理想。竟然与自己齐肩并战的同学差了50多分,全省的名次差了好几千名,这对高考来说是致命的。怎么会一下子差距如此之大呢?其实只有一科理综考了210来分。今年第一次开始用全国的通用卷。有一些同学依然和往常一样的是高分,但是更多的同学考得比平时差很多很多。能简单的的归结于运气的问题吗?好想找到其中的奥秘。
无独有偶,女儿参加中考。物理是10年来最难,很多孩子20多分的题未做,化学呢突然题量亦加大,未做完者亦颇多。单科成绩自然比平时少了二三十分,也许这就是考之无常吧!
可是也有一些很优秀的孩子,却受此影响很少。无论题的变化有多么的大他们的成绩不受此影响。
可以说是学习的理解有很多层次吗?那么平时又该如何判断真正的优秀呢?至于教育改革的高发时期。必须拥有真正的那份优秀,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仅仅是跟着老师随大流,看来是很难立于不败了。其实那些没有做完题的,一下被难题给打倒的孩子,他们的学习都很努力。他们的智力也都没有问题。
剖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孩子平时解难题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也能解出来。自我感觉智力还不错。有些平时解题比别人慢,还自认为是自己考虑的多考虑的周全。满足于题会做,而不是迅速的解出来。对速度没有追求,满足于现状。书读得很厚,却忘了最后读薄才是真正的飞跃。也就是满足于会做而疏于反思,强化。
现在整体的教育呢,时间很充裕。题海战术盛行。在刷题的过程中忘了反思总结,更重要。而反思总结呢?相对于做题而言呢是属于呢比较累比较困难的事情在大量刷题的过程中呢,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平时养成了反思总结分析自己做的题的这种习惯。我想真正的学习能力才会培养出来。可以真正立于百考不败之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比刷题费劲多了。它是一种慢工。他需要的是精讲精练。需要老师投入题海之中。如果现状是孩子们都投入题海之中时。家长就有必要给孩子点明。或者找真正的有经验的老师,定期给孩子指点。毕竟高手的较量不是努力程度了的较量而是方法的较量。
残酷的教育现实已经证明。仅仅靠课堂45分钟,老师讲的不吃小灶,想优于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高手的较量不仅仅是努力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