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特的《宇宙简史》通俗易懂,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普通读者来说易于上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到天文学和宇宙物理学的来龙去脉(当然只是粗浅的了解而已)。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内容很广,从基本粒子、星系、恒星、宇宙的起源讲到暗能量、反物质、黑洞、白洞、虫洞、平行宇宙等,几乎涉及到现代宇宙学的方方面面。这样宽广的范围,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基本概念,再去阅读刘慈欣那些科幻作品,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把目前尚存悬念的宇宙物理学问题,各流派的观点都罗列了一下,而不是倾向于某个流派。这样的好处是,不像只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之类的书籍,会被某个学者的个人观点较大地影响,以为这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其实未必是这样。霍金的一些关于宇宙的观点并非主流,连他自己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比如1976年,霍金称自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他认为黑洞在形成过程中,其质量霍金辐射减少的同时还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但是,该理论中提到的黑洞辐射中并不包括黑洞内部物质的任何信息,一旦这个黑洞浓缩并蒸发消失后,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随之消失了,这便是所谓的"黑洞悖论"。这种说法与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出现相互矛盾之处,因为现代量子物理学认定这种物质信息是永远不会完全消失的。到了2004年,霍金表示自己原来的观点错了,信息应该守恒,即黑洞并非对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食",事实上被吸入黑洞深处的物质的某些信息实际上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释放出来。所以,广泛地了解各流派的观点,尤其是从不同地角度去阐释同一问题的观点,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从文字上来讲,这本书也更适合中国人,没有外国书翻译过来那种艰涩难懂的长句子,这样整本书阅读下来就有相当的流畅感。阅读科普书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无关乎政治、文化和人情,你大可不必费尽脑汁去揣摩那些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之类的所谓文化深度问题,你只需要了解这个客观世界就行了。有没有人文,宇宙自始自终都在那里,它不会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也不会因为我们的爱恨情仇而动容凝虑。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就是在和这个“无情”的宇宙对话,或许我们与它的距离永远遥不可及,但在它面前,任何有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人生苦短、为欢几何的感叹都是那么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