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里说人的本质需求是被看见。
我理解也是一种被爱的需求,虽然有差异。
说到爱,有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理念:爱的本质是给予。
我曾经也深信不疑。
咱们有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里,也是讲的给予。
但是最近一系列的事情让我却又对此产生了怀疑,爱(本段文字中仅只亲密关系)是给予,这句话本身没问题,但是这句话表达后面的意思却又有待斟酌。
这个问题在于与给予相对的一个词叫索取。如果一味的强调给予,那么是否在无形中会让人觉得索取是不可行的呢?或者说这种索取是否会被质疑这种爱不纯粹、不自然、不合理呢?
显然,不只有我才会想到这个问题。
但是,为什么爱的本质是给予我又觉得没有问题呢?因为我相信这种爱的存在!
但这不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所能够做到的,也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能够轻易做到的(注意,我说的是不轻易做到,不是完全做不到)。
但如果可以做到,要怎么做到?
在西方文化里这么讲,上帝的爱是不会有分别的,不会因为你贫穷或者富裕、高尚或者卑贱而去区别对待。
那么,这是上帝,是神的爱。
可是,我们是人,普通人。
神、上帝才能做到像阳光一样的,毫不吝啬、也不计较、不选择(无论阴暗还是阳面)的去给予,但那不是人类的视角,如果按照上帝的视角去寻找那种爱注定会失败!因为人,天生就是独一无二的,是残缺的,你不可能一下子拥有(或者展现)所有,就像你表现出来的和你的潜意识永远不可能对等一样。当然,也可以说,人是完全完整的,只不过很多都被隐藏难以发现,很多人的阴暗面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发觉,但既然不被发觉,看不见,那么即使存在也跟不存在又有个分别?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爱又是如何的?
我认为“供求平衡”才是一个常态。
只要人活着,就会有关系,只要有关系就避不开亲密关系,只要有亲密关系就免不得要出现相处、交流的问题,而只要出现交流那么就不可能只出现“给予”这个问题。
被爱,是一个人的需求。同样,爱也是一种本质需求。
只要是人,就需要爱。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只要人人给予,这的确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世界。
但这是理想化的状态。
人多、意念多、需求多,就做不到这种所谓的理想。
当然,如果你说人得有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我赞同。
但是这种追求或者境界是否是常人能够获取幸福和快乐、心安的渠道?
答案也不竟然!
所以,我认为,无论哪种关系中,给予和索取是同样重要的。就像爱的能力和接受被爱的能力。
如果只是一味的偏执在一方,那么这个爱大概也就不是一种常态的爱了,至少,不是普通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