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呦雅诚品”微信公众号,我们一起成长
01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付费报名了一个写作课,加入了一个写作打卡群。在正式开课之前,要求群里的每个学员要每天打卡,至少200字的文章,发到一个小程序上,会有一个辅导老师过来点评。
入群之后,我的热情很是高涨,头一个星期往打卡了四篇文章,每篇都在2000字以上。我感觉自己写的挺好的,语言流畅,感情充沛,细节描写生动。辅导老师每次也都会客气地鼓励,但是之后都会来一个大大的“但是”,如:写作时并未考虑到读者,更适合在小圈子里传播,不能给人以启发,不太能引起读者共鸣……
我很不服气,私信里跟她辩解:我有我自己的风格,我不喜欢你们所谓的标准,我觉得我写的一样可以引起共鸣,难道这样不可以吗。辅导老师反问我了一句:难道你不求变现吗?
此话一出,我心里咯噔一下,就不想再跟她聊下去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2016年,我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自从来到现居城市后,已经许久跟他没有联系。但是之前在同一个城市时,工作上有交集,我也很欣赏他,联系比较多,关系还是很好的。这个朋友是一个很努力的富二代,自己名下好几家小公司,脑子里每天冒出新的想法,朋友圈里经常看见他发的三更半夜工作照片。
这次他跟我联系,因为他自创了一个微商的尿不湿品牌,想让我为他写微商朋友圈的文案。他发给我一大堆产品介绍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又提供了一些细节,但没有明确提出字数和文体要求。说是我先写,写完他拿去给合伙人看,几个合伙人都认可了再跟我签订兼职合同,确定报酬。
我就认认真真地写了,因为确实想做这份兼职。凭借他给我的提供的材料,如这款尿不湿用的是什么先进材料,是哪家加工产的先进工艺,给宝宝怎样的呵护,以及几位创始人都有着怎样不菲的身家,他们来做这件事,是因为心中有着怎样大爱的情怀等等,一通乱编。
写完之后,微信发给这位朋友看,他并没有回复什么,而是直接打来电话:怎么样,这么好的产品,你的销售能力这么强,赶紧来抢个位置,做你们城市的代理吧?
我心中一惊,随即冷静的拒绝了:对不起,我现在不太想在朋友圈卖东西。
这位朋友不死心,追问:难道你不想赚大钱吗?
瞬间我就想呵呵了。在敷衍了几句之后就挂了电话,顺便删了他的朋友圈。
02
为什么我会对辅导老师和这位朋友的反问如此反感?因为在我看来,这两人都是试图把一件其实很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问题在于,这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忽悠。
具体表现为:
一:只跟我讲投入,而不讲风险。
如那位朋友试图发展我为产品代理。是,我当时是宝妈,自己有使用需求,且朋友圈里很多都是宝妈,并且我本人早年在跟他的工作接触中展示了挺强的销售能力,应该能卖出去一些。
但是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年头,做微商、在朋友圈里刷屏卖东西早就不一定赚钱了。甚至我后来才想明白,那个朋友从一开始就是在忽悠我:以让我写文案为理由,忽悠我主动关注产品的好处,随后再用“你难道不想赚大钱”这么一个谁都无法说不的反问来刺激我,吸引我乖乖上钩成为他的下线。
对于这种对风险绝口不提,试图以挑起对方欲望、混淆概念来达到自己画大饼目的的朋友,我表示无语。倘若他诚实、理性地告知我他的计划、可能的风险,或许我会愿意加入这个品牌,一起来试一试。毕竟我还是很认可他的能力,也认可做各种事情都存在风险这个事实。
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他有意把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简单化,试图隐藏一些并不该隐藏的东西。这是在愚弄我的智商。
二:只跟我讲结果,而不讲步骤。
对于辅导老师,虽然我跟她辩解,但是心里还是很认可她的工作,如每天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打卡内容,并且给出评语建议。但是,我没法认可她那句反问里所包含的“狂妄”:按照她的套路来,文章就一定能变现?且她的方式是唯一的变现渠道吗?
我以为,我作为客户,面对我的质疑,她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倾听我的诉求之后,具体分析我的问题,然后指出明确可行的步骤,而不是试图以一个简单夸大的结果来反问我。
这种做法,是在一边不切实际地放大可能的结果,一边避重就轻地掩盖确实存的在问题。事实上,在跟她私信之后,我都几乎想退费了。
03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试图“四两拨千斤”的人。他们的惯用句式就是:一个反问句开头+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例如:
难道你不想变美吗?
难道你不想挣大钱吗?
难道你不想获得成功吗?
难道你不想更幸福吗?
难道你不想让宝宝赢在起跑线吗?
……
以我做销售时忽悠别人以及买东西时被别人忽悠的经历来说,这些话语有时候还是很起作用的。甚至在很多销售技巧的培训中,这种话语被称为“临门一脚”,要求在最后一刻给客户当头一棒,迫使他/她直面自己心灵的原始需求,然后在灵魂的颤抖中,忍无可忍地掏钱买单。
然而,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逐渐走向佛系,我等中年女性对这种“化繁为简”、“临门一脚”的话术越来越免疫。甚至,对方一说这话,我的反侦察意识立马启动,直接把这人定性为“传销”性质:给你一个美好又宏大的前景,你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要问,只用头脑简单的听话照做就行,这不是传销又是什么?
04
真诚有效的人际沟通,应该是化简为繁之后,再化繁为简。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化简为繁的过程,是明确对方需求,全面介绍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允许对方理性思考。
缺少这个过程,就是有意让对方变得盲目、无知,进而通过刺激对方欲望,诱导其冲动消费。
而化繁为简的过程,则是确定对方意向之后,帮助对方梳理重点,确定主线,以及拆分步骤,把大目标化为每一步具体可行措施。
缺少这个过程,就是在给对方画大饼,空谈愿景,但实际根本不可行。
在我的朋友圈里中,有不少是因为买东西而结识的朋友。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善于把化简为繁与化繁为简结合运用的高手。跟她们打交道,不仅满足需求的过程,更是涨知识的过程。所以,这单生意做完,过后都会成为经常联系的朋友。甚至,哪怕这单生意没做,我们也会经常联系。
相反,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经常急吼吼要求签单的销售,我多半敬而远之。这种急吼吼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缺陷:你对客户足够了解吗?对自己产品足够了解吗?确定这两者匹配吗?还是只是想临门一脚,把客户踢地晕晕乎乎,然后迅速结单?
所以,不要那么着急推动别人,或着驱动自己。让子弹多飞一会。正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我以为,这话对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