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略带神经质的比较感性的人,说话表达经常随性直接,会给别人带来一些误解,有时候试图解释发现真的越涂越黑,近几年也是不断研读一些理性,提高自我认知的书籍,让自我本能表达有所收敛,让大脑里的骑象人更多的时候保持清醒状态,更好驾驭那头随性的大象,但是有时候还会遇到被被人误解,或者不理解的情况,遇到这些情况我也经常反思,并且给自己一些可以解决方案。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被别人误解,不理解的时候,虽然可以提高自我格局去容纳和理解对方,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通过学会如何沟通去破除双方误会,才能让生活更加通透和美好。
被别人误解的可以分为两类人,第一类,和自己密切相关家人朋友,如果被他们误解和不理解,第一,首先保持情绪的稳定,只有稳定情绪和态度才是把事情处理好的前提。第二,试着用具体事实说话给他们解释事情的原委,让你在乎的人去理解你。第三,可以通过彼此双方都信赖的中间人,从中去协调解释。比如婆媳之间因为不同价值观,理念不同引发误解,可以把事情的具体情况告诉老公,让老公从中协调双方对问题不同理解,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和他妈妈去解释,最终达到彼此的理解包容。最后沉默不解释,自己做好自己,时间会给答案。
第二类,可能被误解的是和自己不太相关的人,比如网络上的网友,或者间接客户,交往不太密切的同学朋友等,他们对你的不理解,或者给你的形成刻板印象,对于这一类人,我理解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认知高度不同,看到理解到信息有不同的解读,每个人对他人的看法都是自我内心的解读。所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误解偏见,通通可以接受,自我内心强大的人,有自我边界感的人,从来就是自我的认同。也就是古人修养追求的谦谦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真正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个人修养认知之外,在实际与人交往沟通,真的遇到不可理喻的误会和争执,在解释之前在心里默念三个数,让自己平复心情,给自己大脑有个理性反应地空间,告诉自己,生气发火的就是傻瓜,然后去有理有据的给对方分析,抓住交流核心目的并且反复和对方强调:两个人沟通事情是为了解决问题,共同寻找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吵架辨解。这样双方才能站到统一战线寻找答案,而不是误解造成沟通不畅。
古希腊起多葛学派的处世哲学:接受那些我们改变不了的东西,在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上有所作为。这句话也是我的座右铭,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尽自己所能做出努力,对于不可改变的事情,坦然接受,不悲不喜。这将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