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基层党建要做到亲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新时代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要坚持亲民化的工作路线,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便民度和亲和力。一方面,基层治理空间要进行亲民化改造。通过亲民化改造,使基层党组织走到群众中,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把群众意见融入基层治理的全过程。群众喜欢,基层治理才有生命力。如,长沙市芙蓉南路社区进行了“互动式”一对一服务柜台的社区亲民化改造。通过开放式的服务环境,真正实现了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零距离”办事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除此之外,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以服务群众为导向,率先在九银村按照办公服务空间、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空间、群众活动空间各占三分之一的理念,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提升群众满意度,让居民有“家”的感觉。另一方面,亲民化关键是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城乡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服务管理能力。”通过细化基层治理事项办理清单,推行“代办+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政务、党建、治理等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工作重心下移,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基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要抓住党建为民这个根本。惠及民生,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生二字大于天,而如何惠及民生是一项重大工程。村庄路灯亮化工程,煤改清洁能源的补贴政策,数字乡村的建设,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程,村改居安置小区治安联防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层治理需要处理的事情看起来很小、很细微,却都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要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就业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通过把民生工程打造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帮助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使基层社会治理更有力度和温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核心力量。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依法、有序地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在于通过引导群众主体的自治,进而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