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善友的课,知道有个名词,认知吝啬鬼
古典的超级个体专栏,也多次提到认知吝啬鬼
于是兴致勃勃去追溯这个提法的源头,基思 E. 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
里面谈到人除了有智商、情商,还有理性商,简称理商
人的心智水平有三个层级—— 体验、解释、分析 。刚好对应着情商、智商、理商。
第一层级是体验。
我们相信“听上去、感觉是对的”的事情。
我们人类在大脑里预装了很多程序,查理芒格就探测到25个。写成了一本《人类误判心理学》
说白了, 我们追求的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一个“爽”的体验。
第二层级是解释。
我们相信“解释起来是对的”的事情;只要有人愿意花时间给你解释
在这个层级, 我们追求的是“合理”的解释。
第三层级是分析。
我们不再相信现成的答案,而是寻找“接近真相的解释”。先提问,再搜索信息,然后你会找到好多相互矛盾的解释,这就需要你评估这些解释,找到真相——“提问,搜索、评价、结论”。----这是标准做研究的姿势
在第三层级,也是最高层级, 我们追求的是“更接近真相”的解释。
第三层级之前,我们只能说是在学习,到了第三个层级,才算是独立思考——不被忽悠,接近真相。
你在哪一层呢?
独立思考的人, 因为有了怀疑和辨别的能力,所以能突破自己的信息源,向上追溯,直到站在真理的面前。
这个过程其实挺痛苦的——怀疑自己曾深信不疑的东西,会让你重新陷入迷茫。
王小波说:“一般人认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无辜的。假如这种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后天的低智算不了无辜——再说,没有比装傻更便当的了…… 我的结论是: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