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倾泻,犹如母亲的怀抱暖暖的将我包裹,关于冬天,我想说点什么……
老舍笔下的冬天是温情的,他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我却偏爱冬天的风。小时写作文,喜欢写寒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相比于春天的糯软,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优雅,我更喜欢冬天的决绝与纯粹。寒冷的北风像一把利剑,斩断喧嚣,将一切尘封。天地间一片纯净,愈发宽广。树枝是干干净净的,路面是硬硬的,似被北风吹净,天地之间不留一丝繁复与累赘,万物回归本真。
冬天即使再冷,想起来也是温暖的。朱自清先生写冬天,写在氤氲的热气中父亲为儿子夹起热气腾腾的豆腐的情景。我喜欢的冬天是冬至的汤圆和脚炉里的花生。冬至那天,按习俗是要吃汤圆的,我们那边的汤圆比超市的大,馅很多。奶奶把炒熟的花生米碾碎,拌上糖,滴上香油做馅,也可以做成青菜肉馅的。奶奶和妈妈一起搓汤圆,我和弟弟围在桌旁吃那花生馅。你一勺,我一勺,不许多吃。偶然弟弟舀多了点,我便大喊:他吃了一大口。奶奶和妈妈只是笑盈盈的,并不责怪。奶奶如果在世,依然会说起这段往事。嫁人后我也曾这样尝试做汤圆,终未得那时味道。
我家也有汪曾祺先生所说的脚炉,铜脚炉是圆形的,直径大概25厘米,盖子上有许多的孔,像筛子一样。在炉子里加上点着的芦柴和粗糠,热气便会从孔里蒸腾而上。脚炉除了捂脚,我们更喜欢的是爆花生,把花生埋在柴灰里,安静的等待,不管屋外是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在火炉旁围坐,听“啪”的一声,犹如一树花开,安静而美好!及至后来读到“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更怀念儿时的脚炉,它温暖了记忆,也温暖了生命中的寒冬腊月。
我就是这样喜欢了冬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