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看到这句话可能会说呵呵,但是我一年的亲身感受告诉我,它真的很重要,很可能是你只认识这几个字而已,看完文章,也许你就认识这句话了。
看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句话,大部分人第一感觉就是很空,很大。
尤其是看到课本中的类似的描述: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虽然每个字大家都认识,但是连成一段话却很难看懂。在我眼中看来,这个解释就是没有符合“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方法(我理解的是方法,可能很多书中会说成原则)。
为什么我不认可上文中这样的解释呢?因为它没有用。
上政治课的时候,我看不懂,为了考试,把它背下来,考完了很快就忘记了。对,这是我最初的理解,不懂-背下来-忘掉。现在想想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学了那么多年的政治,确不能理解其中一个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理论没有联系实际。
什么叫理论?理论就是你阅读的内容,吸收的信息,大脑拷贝下来的知识,一切在你大脑中经过的概念、信息、知识。
什么叫实际?所谓的实际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就是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包括吃喝拉撒、学习、写作、开会、社交、演讲、编程、阅读等等。
什么叫联系?联系就是发生关系。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昨天同事推荐楼下一家云南米线很好吃,于是,大脑接受了这个信息,并且产生了想吃的念头,这就是理论。接着中午就过去吃了,吃米线的场景发生了,于是就有了实际。从接受米线相关的信息,到有吃米线的场景,信息和场景发生了关系。于是就产生了联系。
如果没有去吃,就是没有发生关系,也就是没有联系,还是理论。
2015年末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R语言,在网上找了相关资料,看了一些告诉大家怎么学好R语言的文章之类。随后买了一些书,开始“正式”看起来了,大概过了2-3个月,对基本的语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大致知道有哪些内容了。当时工作也很忙,R的使用场景太少,于是就放了一段时间,一直到6月份左右。
正好那时候“得到”推出了一些订阅专栏,因为长期关注罗辑思维,觉得付费内容不会差,就订阅了一些。
看了一段时间,我隐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践行(当时对这一点理解还是不够深刻,也许只有做了才能理解吧)。
这个道理其实有这样几种表述方式:
成长需要践行
不想太多,先行动起来
刻意练习
这些信息到我的大脑中产生了反应,就是我要行动,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这样想。这时候,理论已经学会了(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理论)。
我暗暗给自己定了两条规矩:
1,每周做小组分享,将所学知识讲给组内小伙伴听。
2,开始总结所学知识并输出成文章。
然后,我真的开始行动了,现实场景发生了。我将每周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清晰的结果,并辅以实现的案例。很快我就能够比较熟练的写R代码了(当然只是一部分包,R博大精深,够玩好多年)。
而在这些发生之前,我看了R相关的书能回忆起来的少之又少,过2-3个月很快就忘记的差不多了。
结合实际场景边练边学,我才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为我所用。
现在,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不认可课本所描述的“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些概念确实是经典,不过却是有一定历史的经典概念。
这段话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解释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的,却不符合这个年代。
这个特定环境下的解释,在大脑中过一遍后,让人很难产生具体的想法(不排除有写理解能力强的人能够很快理解),并且我们也很难通过这个解释找到这个概念的现代场景(也不排除某些人很能想像)。如果没有了场景,也就没有了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理论联系实际”很大、很空的原因,因为他看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描述让他没有任何想法,联系不到任何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个好方法,只是不应该被政治术语“糟蹋”了。
这就是我的年终总结:理论联系实际
让你学到的东西和你的生活场景发生关系,没有场景可以制造场景,没有关系,可以制造关系。
前提是你认为你学的东西是你认可的,是你值得去学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个好东西,多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