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冬季,抑郁的症状甚为明显。早上没精神,晚上不想睡;对任何人和事物都提起兴趣;不想活了的念头没事就往外冒。每天都在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每天翻着各种无脑言情打发时间,似乎所有的不如意都能在幻想的投射中得到片刻的抽离。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无所不能的千金小姐,也可以在下一秒把自己想像成自强不息的独立女性,又或是要啥啥不行作天作地第一名的小白花••••••是谁无所谓,在幻想的文字里,没有束缚也不需要逻辑,开心就好,在那里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成为全能的宝宝,无限退行。我的状态很像我的很多来访,我意识到,这可能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有人说抑郁只是一种症状,解决症状只是治标不治本。我认为这是一种隔离而傲慢的姿态,这是站在不同阶层说着不痛不痒的话。症状本身就是问题,是人生存的直接障碍。过于认同精神分析的咨询师会掉进某种怪圈,认为必须深入底层探究人格核心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事实上,人生命有限,有些问题费时费力耗费大量资源探究到的不过是中产阶级或富裕阶层的个人游戏罢了。大多数人,基于生存是没有必要也无需做这些探究的,解决看得到的现实问题已经穷尽所能。
现在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现实造成的,个人之力难以改变。前面几十年社会的剧烈变革让大多数人都处在一个跃跃欲试的状态里,这在大多数人的身上都能看到隐约的痕迹。现在就像一个沉降的过程,大部分人都要尘埃落定,在一个逐渐稳定的大环境下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与曾经活跃的状态截然不同,这个过程里有人早早落定,有人还在缓慢挣扎,这个过程难免伴随着大多人的失望和落寞。底层年轻人的无力与挣扎,其实更多的是背后成年父母的焦虑与迷惘。
还有很多想说,一时也没想到怎么说,用什么样的态度说。让我想想再慢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