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前几天的推送中有一篇名为《穷人的思维方式》的文章吸引到了我,大致讲的就是富人是以目的为导向消费,而穷人则是量入而出。然后呼吁大家更改思维方式云云。
然后我就纳闷了,收入少量入而出的消费哪里逻辑不对了?还是现在流行这样的三观?富人可以以目的为导向消费是因为富人有选择的权利,但也并不表示没有富人会量入而出,而穷人如果不量入而出的消费,那早就月月光破产流浪街头了。
抛去大宗交易,例如买房,但不包括买车。因为房子的价格和价值远远大于车,车从落地开始贬值,无一例外,而房子的价值则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去买房以外的消费,我很提倡的一个观点是:
必要的》=喜欢的》=便宜的
1.
发了年终奖的黄小姐,迫不及待地上某宝开始找代购,30岁的她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应该拥有一个Chanel包包的拐点。一个包国内专柜价3w+,这对于娃还没上幼儿园的她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了。至少可以给娃买很多衣服和玩具。在纠结了半天之后,她也就网络图片shopping过了把瘾,最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2.
我去美国的时候,同行的nina小姐是个购物达人。不是说她很能买东西,而是指她很会买东西。我们俩怀揣着差不多的美刀直奔奥特莱斯,当时我的想法是我要买很多包回去带给国内江东父老,所以一直在便宜的轻奢品牌里流连忘返,直到美刀花完,箱子都装不下了。而nina小姐则是直奔prada等大牌,虽然也就买了几样东西,但是个个经典款。大牌的品质大家都知道,好好护理,用个几年不成问题。结果我们转战纽约第五大道时,我因为之前太贪便宜货导致箱子不仅塞不下,而且也没有钱再去买自己真正喜欢的了。nina小姐则斩获了Burberry风衣和围巾。回国时她的箱子是最轻的,但是在我看来是价值最高的。
那次之后,我的消费观念就发生了改变。nina她告诉我,买东西就要买经典的,就是那种买一次会肉痛的东西,这样才会记得用,也才会用的久。
在这个货币增发,通货膨胀的时代,有人说买到就是赚到,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便宜的东西淘汰率也很快,尤其服装类,过几年款式过样了就扔,毫不心疼,然后接着再买,恶性循环。
3.
消费,人人都会。但每个人对消费尺度的定义不同。量入而出并没有错,大部分人生的第一桶金都是靠强制储蓄结余而来。况且每个人对于必要的和喜欢的定义也不同。如果黄小姐觉得自己这一年带孩子太辛苦,奖励自己一个Chanel包也无可厚非,可她最后还是放弃了。对于大部分平凡的人来说,奢侈品包终究不属于必需品,即使你认为自己需要一个这样的包包。
关于买车,虽然车落地就会贬值,但是我还是提倡在能力范围内尽量选择好车。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这么做的。当然我这种拿了驾照再也没开过的还是找辆破车练手吧至少也不会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