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优秀作品,就要知道优秀的标准!

文/子兔君

年轻人总是把创作冲动当做创作才能。——钱钟书

你是如何定义写作作品优秀的呢?

一篇文章的优秀是平台的转发数?阅读数?点赞数?一本书的优秀是销量?修订率?

当然这些统计数字是可以反应出作品本身看得见的价值,可个人认为,真正定义作品优秀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价值,

即定义优秀作品标准的核心就是:有用!

1

对改变思考方式有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多少人,以他固有的思维定式思考问题,以他的经验学识主观判断下定论,以他的“我认为”陈述观点。

当然,这样的人群中曾经有我,或许也有看文章的你。

直到有天,我学习了“元认知、心理表征”等概念时,才幡然醒悟,曾经的“我以为”显的如此突兀可笑。

元认知:是对我们自己的思考过程的思考。

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是对应的心理结构。                                                                ——成甲

当你第一次在简书更文,你文章的阅读量有100的时候,好兴奋,做梦都在微笑。当你坚持一个月更文,阅读量还是100的时候,你会焦虑。当你更了六个月后,阅读量还是100的时候,你放弃了。

可是,当你懂得心理表征后,你就会明白,自己的心理表征对于同一件事发生了变化。同样是面对100的阅读量,自己会将过去的经验以及对事物的看法进而出现出相应的想法,从而支配了不同的行动。

当你懂得什么是元认知后,你就会对此事件进行重新思考。比如,我为什么会认为一个月后,文章的阅读量一定会超过100呢?超过100又代表了什么呢?没有超过100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如何调整优化才能改变停滞不前的现状呢?想着想着,告别了消极想法获得了正确想法的引导,从而精进。

很多时候,大家会将“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放在对一件事物、一个观点评论的开头,然而这种评论性的思考方式常常因为缺乏例证而无法站住脚。

就像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体现在影响因子的分值,分值的评定是由一份期刊的影响力而决定,期刊对于论文的审核评判标准就是看你使用的论据是否充分、全面的阐述清楚了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也就是说,观察性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写作及个人成长,这样的思考方式会逐渐规避掉个人主观臆断,更接近事实本质去思考。

由此可见,仅仅是两个概念,足以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哪怕你的思考方式改变一点点,也是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巨大价值。

所以,改变思考方式的作品就是优秀的!

2

对改变心态有用。

人人喊着鸡汤有毒,那是他们透过美丽的结局无法补全走到美丽结局的过程而已,他通过喝汤没满足,因为还想吃肉。

在曾经灰暗低落的日子里,我就是靠着鸡汤文来补充体力的,那个时候,就想喝汤。

“我告诉自己,不要流泪,也不要回头,会有那么一天,会拥抱一场欢喜的人生,热热闹闹。迷路的小孩,只要勇敢,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成长也是不断告别破碎,然后拥抱更加坚强的自己。”——十三夜

当你看到这样的文字时,是否会和我一样有温暖、安慰和平静的感受呢?

如果你叫嚷着“鸡汤我不爱看,也看不下去,根本就没用啊”,那我会想说,“是因为你暂时不需要而已”。

曾让你感动、释怀、宽容、感恩的那些文字,或许你记不起细节,但它带给过你力量,在某个静默的夜里陪你度过每一场黑暗。

所以,能改变你心态的作品就是优秀的!

3

对改变行动方式有用。

彭小六的《让未来现在就来》对于我来说根本不是一本工具书那么简单,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书中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行为的改变。

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走过的路、爬过的坑跟你叙述一遍;我写文章的目的不是让你绕过哪些大山和深坑,而是告诉你,尽管你会遇到这些大山和深坑,但是没事儿,你会扛过去的。                                                                                  ——彭小六

早起满满的起床仪式;吞青蛙练习;速读、主题阅读方法让现在自己形成了目的性阅读习惯;不再囤书看不完;阅读时书中夹满便签......

你看得到的成长,源于看了一篇文儿、一本书,那么这样的作品算作优秀的作品一定毫无疑义!

如果你也想写出优秀作品,那么首先要问自己“写出来的文是否对别人有用”,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

当你做到这样时,你想要的一切才会蜂拥而至。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无戒日更挑战营第二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940评论 9 209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12,957评论 4 106
  • 与你擦肩而过 文/桑瑞 火车道口的花喜鹊 我与你,与春天的喳喳 擦肩而过,两只 喜鹊,走在一棵 大杨树的根部 我骑...
    桑瑞1965阅读 1,423评论 0 0
  • 旅行路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偶尔碰到点不如意的事情,要学着调节自己的心情。 时刻记住:只有笑容灿烂的旅行,拍出...
    一笑育儿阅读 3,1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