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时,我经常遇到孩子们的各种摔跤状况。
有的是腿脚没发育到位不稳当,有的是运动中大意,有的是和其他小朋友相撞……总之,原因五花八门,但结果经常是孩子一通大哭。
澄儿也是个容易摔跤的孩子,以上情况他都遇到过。不过,他的忍耐性和恢复力都比较好,一般摔跤,自己当场就爬起来了。严重的话,会搂着我哭一会,稍加安抚又能恢复。
见的多了,对如何哄摔跤的孩子我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无论摔的程度怎样,摔跤本身就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事。作为父母,心疼孩子在所难免,但一定不要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
父母的作用是给孩子重新出发的力量。所以,摔跤也是教育孩子学会避险的好时机。
这里,家长需要做到三步。
第一,共情接纳。
摔跤哭泣是孩子正常情绪的发泄,家长只需要恰当安慰就好了,可以抱着他,亲吻他,等待孩子情绪平和下来。
这里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说:“宝宝不哭。”我见过不少家长说:“不哭了,我们要勇敢”,或者干脆数数:“1、2、3,停”等等,空喊口号没用,接纳孩子,也包括接纳孩子的情绪。
哭是情绪的出口,要允许孩子哭,留给孩子哭的时间。
第二,带领孩子寻找摔跤的原因。
前面提到了,摔跤有可能是孩子自身大意,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家长可以引领孩子去找原因,这是为以后避免类似摔跤做准备。
第三,和孩子一起探讨避免摔跤的方法。
在第2点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回顾摔跤这件事——再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做才能不摔跤?
这一步相当于演习排练了。最初进行2、3步时,小点的孩子需要家长带领,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和家长一起出谋划策了。
举个例子吧。
昨天傍晚,澄儿到卫生间去关窗户的卷帘,不料仰面摔倒,大哭。
我赶过去抱起他……大约是摔痛了,他伏在我肩头大哭不止……看他情绪激动,我就没说话,只是抱着他,不断抚摸他后背。两分钟后,他不哭了,情绪渐渐平和下来。(共情接纳)
征得他的同意后,我们一起回到事故现场找原因。原来,地上有一滩水,他光脚进去,踩上水滩滑倒。(一起找原因)
接着,我搂着他问:“下次再遇到这样情况,你知道怎样才能不滑倒吗?”等他“哼哼”了几声后,我们一边演示一边想了三个办法:①扶着旁边的洗衣机。②穿上拖鞋再进卫生间。③把地板上的水擦干净再进去。④……(讨论避险办法)
这里指出一点,问完孩子后,要等孩子回应,这表示我非常期待他的看法。
澄儿语言表达刚起步,他当时只是“哼哼”了几声,我也没听清他说了什么。不过,我认为刚开始就留给孩子回应的时间比回应内容更重要,让孩子知道你在意他的看法,会激发孩子积极性。
其实,这三步里,家长最容易做到的是前两步,但能够最大化教孩子躲避危险的恰恰是第三步。而且,第三步里“一起讨论更多的办法”也更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身边的安全隐患从来都不少见,比摔跤严重的事情也比比皆是。无论我们有多想,也无法护孩子一世周全。
所以,与其总是心疼孩子,担心孩子,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花一份心思,将孩子受过的每一次伤,都变成一次教孩子避险的契机。
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在我们不在的日子里,砥砺风雨,勇敢前行。
说到底,育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