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记录下家父的第一次住院,记录下一些细节,留做纪念,若凑巧文中的某些细节能够帮住到某位陌生人,深感荣幸。
1. 概述
为了可能的读者,这里我们抛弃通常的行文顺序,将住院的花销以及相关的最佳实践等放在最前面,方便抓住重点,而将对整件事过程的叙述放在最后面,仅留作个人纪念。
1.1 整个过程
本次从出现症状到前期检查,入院到最后的出院疗养,时间跨度为 2020-2-28 至 2021-01-09(好家伙,刚反应过来这算是跨年?),相关医院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家父的主要病因是脑部供血导致的问题,表现为手麻,抓握东西无力等。
1.2 大致花销
以下是本次相关花销:
- 来往车费: 338.73 + 29 = 367.73 。
- 前期检查费 + 医嘱开药(入院前): 4902.73 。
- 住院期间(医院内花费): 4751.48 。
- 住院期间(院外购药): 14512。是的,就是这么神奇,医生告诉你这些药我们医院没有,你去外面买,外面的药铺你去问,都有卖的(当然了最终问了一圈,就只有一家有这类药品)。
- 出院时药单: 2841.27 。
以上合计 27373.21 (其中医保报销一千三百多)。只多不少,因为这些费用为事后统计,必然会存在部分遗忘和漏算,但无伤大雅,大头基本都在这里了。
1.3 最佳实践
以下列出本次住院经历里复盘时候总结出来的最佳实践:
- 家父出现的病症应该在去医院检查的当天,在医生建议之后立即办理住院,这类病症属于出了名的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后遗症还大。事后回想这次能够平安出院真是侥幸。
- 截止 2021-01-09,协和医院对于挂号病人的问诊,采用的是人先到先诊断,不会像省妇幼一样严格按照挂号单上的号码进行排序检查,这一点有需要的读者千万注意,别起大早赶晚集。
- 入院前的前期检查费如果大于1500,应该直接办理住院,这样的一系列前置检查费用将可以被纳入医保范围,笔者家庭在这里就错过了。
- 在拿到挂号医生开具的检查单,缴完相关费用之后,切记要先去检查单上所涉及的所有科室分别进行刷卡排号,然后才是根据逐一刷卡得到的排序号决定检查顺序,这将节约你大量的等待时间,尤其是在协和这种大医院的时候。是的,又一记暗亏。
- 关注入院,这里的一个最佳实践是:你在确定入院之后,可以先去相应的住院部科室咨询下哪些教授名下有空床(当然前提是你并不能分辨教授们能力之间的差异,即你不是慕名而来),避免睡过道甚至回去等安排。(当然你要是这个时候想着尽量省点钱的话,可以要求睡过道)。
2. 流水账
以下为事后复盘:
- 有症状的时间是 2010-12-28号起床之后感觉无法抓握东西,但因为重视不足直到12-29号下午才前往医院进行挂号就医,而因为当天属于工作日,两位老人是自己在协和医院完成的当日流程,只要最近一两年去过比较大型医院的应该都见识了现代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因此不难想象常年生活半径局限在居住地一公里范围内的两位老人当时茫然无措的心情。最终下午13:30左右达到协和,等到叫号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已经接近医生下班的时间。
- 医生在初步了解情况和简单检查之后,建议二老直接转急诊,一番折腾直到晚上20:30才结束相关的检查,期间的晚饭就是两个红薯。
- 出于侥幸和省钱等多方面原因,两位老人并没有直接听从医生的建议,因此在2020/12/30 - 2021/01/01 之间多次往返协和医院针对病情进行的一系列病因检查,以及特殊时期的新冠相关的检查。在此期间妹妹回家协助两位老人完成了一系列的检查工作。而之所以耗费这么长时间,一是医院要求新冠检查合格才能住院,二是等待检查结果需要时间(两位老人还在妄想不住院少花点钱)。
- 2021/01/01,下午在妹妹的张罗下,最终确定住院治疗。
- 2021/01/02,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办理完住院手续,老人正式进入住院部。
- 2021/01/05, 回家父医保所在地天门办理转诊证明。工作人员还是很热情的,就是必须得回来走这趟手续有些莫名其妙,感觉就是信息化还没到位的原因 —— 笔者其实也只是带着两张复印件交给天门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看着他们录入关键信息。
- 2021/01/09,打完针之后下午出院。剩下的药和针剂带回家进行之后的治疗。
3. 最后
- 健康很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只是“每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怎么走,毫无疑问,我知道,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太难了。“ —— 《闻香识女人》
- 冬天很难难熬,尤其对于老人。
- 绝大部分的病最终都是穷病。
往往被人所诟病的"走人情,托关系",其实不用他违规操作,他将这套流程事先给你介绍一遍,你就能少跑很多冤枉路;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只能吃一堑长一智了,这也是这篇文章诞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