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乌云压城,燕王朱棣率领北方叛军兵围大明首都(南京)。
天子成了紫禁城的囚人。
皇室的天潢贵胄们、勋贵的中枢二代们纷纷背叛。前中央军统帅李景隆,与谷王朱橞,率先打开首都的金川门迎接叛军。
骁勇刚猛的燕王朱棣,骑着枭骏的大马,哒,哒,哒,哒,傲慢地走进了国君的城。背后是乌云一般望不尽的军队,遮天蔽日的锋利兵刃。
他的前方,是皇宫,是滔天的大火,是建文帝端坐自焚。
之前帝国中央的大将、宰相们:
名将盛庸、平安等投降,后均被找罪名弹劾,或被杀,或自杀;
兵部尚书铁铉大骂朱棣,与刑部尚书暴昭等被磔(zhé)杀: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宰辅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不降,被磔死。方孝孺被逼写诏书,连写十几个“篡”字,被诛十族;
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刺杀朱棣,被杀;
副都御史陈性善等自杀;
……
之后,凡是建文帝一朝的大臣们,凡是没有跪舔、没有向新皇帝纳忠心的,纷纷被杀、被下狱、被戍边、被株连家人。
这是大背景。
这次要说的,是当时南京城破前后,还有一些大臣,逃了出来,流浪江湖,隐姓埋名。
2、
《明史.列传.三十一卷》搜集记录了一点这类人,其中有一个补锅匠的故事,短短四行字,一下把人看哭了,第一次明白“孤臣孽子”是什么样的心情:
朱棣登基后多年,在离南京、北京都很远很远的四川盆地,有一个卑微的手艺人,连名字都没有,靠补锅为生,流浪在川渝江湖中。很多四川人都见过他,平平常常的一个流浪手艺人。
后来某一日,在重庆市场中,这个补锅匠偶然见到一个人。
两个人一对眼,大吃一惊。
定定神,又都看了几眼,发现确实是他。
两个憔悴、褴褛的糟老头子,在繁闹的市场上,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当即抱在了一起,抱头痛哭。
你居然还活着?
我竟然还能见到你?
两个老爷们哭罢,去了附近山中无人处说话,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一说就是一天。
说罢,俩爷们又抱在一起哭了一通。拱手告别。
此后两人均不知所踪。
补锅匠到底是谁?没人知道。当地人只知道他遇到的那个老头儿,是个穷书生,姓冯,之前在当地教小孩子读书,水平非常高,他靠此换一点吃穿衣食。冯老头写的古诗后题字为“马二子”,或“马公”,或“塞马先生”。
出现时,无名无根;走了之后,流星孤月;死了之后,荒坟一堆。
而他们,当年大袖翩翩,意气风发,是这个帝国最核心的一群才子文臣。
3、
朱元璋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
他在位三十年,在全国搜寻了一大批才学出众、品德高尚的书生,填充中央。
然而天意弄人,这批人刚刚长成熟。就遇到了时代的巨变。
强蕃造反,君上无力回天。最残酷的考验到了:你平日所学、所写、所说的忠孝节义,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你就得拿命来验证;
如果是假的,继续当官,继续很有才华,继续很有名声。但这个立命、立身之本就被砍了头了。深夜扪心自问,灵魂还在吗?
于是,这些人中真有信仰的,就都死了。
还有一些漏网之鱼,就成了天涯亡命客,身无一物,只剩下一颗孤臣孽子心。
有国非故国,天地不容,隐姓埋名;
有家非家乡,物是人非,亲眷死绝。
孤臣,无国,无家,无组织,无君主。
孽子,为父母所弃,为亲族所唾,为国法所追捕,为朋友所不解。
四维上下,天涯远方,现在未来,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有罪之身。
可我自己知道我没罪。
4、
可怜这并不是偶然迸发的孤景。
你我为什么能感受到这份孤臣孽子心?
你我世人生活中,就没有这种心情吗?
六亲如冰,朋友无靠,为天地所不容,为命运所不屑,无国,无家,无组织。很想躺下休息一下,却无一丝可挂、可依靠之处。
孤臣孽子,天涯沦落,不生不死,此心孤悬。
《千草堂读史》060:历史也是阴阳变化。
作者:禹州千草堂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