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帆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我们站在21世纪之巅,以一本《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带入历史,回望往昔。
清王朝,最后一个王朝的负隅顽抗,历史洪流已势不可挡,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这个被蛀虫啃食得只剩下空架子的王朝,其中有艰难,有鲜血,也有胜利。
而孙中山先生终是没有悟得中国继续一路向前而行的真谛,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封建时代结束,民主共和时代到来了。中国社会看起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可是在制定了诸多宏伟计划的背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日不平等的耻辱谈判、袁世凯的胡作非为以及当时社会之动荡与不平,让这位心有鸿志的先生的共和梦碎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为这样一个心高气傲、曾如斯辉煌的民族当而无愧的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发声与抗争。
五四运动中不服《巴黎和约》不平等条约,主力军学生与工人们手无寸铁而依然义无反顾;李大钊带着马克思先进文化直入群众内心深处,新思潮涌起于组织各地,人民的意志此刻正向前走;革命信仰引领多少人跨越生死与时间的较量,相聚一起共谋幸福,绘制未来蓝图。
“研究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现在需要立即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最伟大的开端。“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工人运动、国共合作、黄埔军校让我们知道,所有人,所有中华儿女在民族的最危险的时刻,无一人选择逃避与放弃,所有中国人都是奋勇向前,顶着腥风血雨于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行,无论是以笔为剑的学者,还是青春稚嫩的学生;无论是战场厮杀的士兵,还是致力于生产发展实业的工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挽救这个危难的民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勇者,那种齐心协力,汇聚一团的力量令人为之动容,也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帷幕。
终于,真正正确的革命探索开始了,但革命伴随的冲突与矛盾也开始了,那些历史中灰败的无力的至暗时刻,那些无声的抗争与探索之中的徘徊,尽管令人挫败,有着未知前路的迷茫,但总归有在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
我想,高光时刻来了吧,南昌起义第一枪,虽败尤荣。紧跟着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都是前辈们为祖国而不懈努力与尝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古田会议的指明方向,仿佛已经可以窥见胜利的曙光,在夜与昼的无言交替中,我们的民族在悄无声息地一点点进步,在困窘与纠结中负重而行,为我们拼尽所有一切换可以站起来的勇气和无惧前路的洒脱。
在这段不舍抗争的历程中,毛泽东主席付出与奉献了很多,也一直在成长着,与中国同行。他经历过从谷底到山顶的大起大落,学会了民主协商,学会了耐心说服,学会了看待时局,学会了反抗压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革命就是这样发生的。
毛泽东主席提出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哪怕很小的“星星之火”的红军与革命,终有一天会有发展,会掀起高潮,那时我们将见证炙热耀眼的一片烈火燎原。
我们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知道,在万马齐喑中,总有人行歧路,逆大流,在蒙昧和垂死中发出呼喊,震耳发聩。
这段中国的抗争史,这本《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向人们袒露了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却也是骄傲的不屈的民族的最高礼赞。看完这本书,我有过深思,什么是真正的火种?曾经,我以为是古籍,是宝藏,是前朝旧物,因为那代表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延续,但这一刻,我对于“火种”一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火种,何为火种?它不是死物,不是任何只字片语可以表露而出的,它是一种精神,是深埋于死刻于中华民族儿女骨子里的精神,是一种无畏无惧、愿意付出生命来守护家乡的倔强与担当,是一种高于一切宗教组织的信仰,那种高于生命、高于一切的灵魂支持与精神信念,才能谓之为真正的火种。
先辈们做出的一切,令我们不能只安享于如今的安逸,我们要时刻铭记这段历史,他们的辛苦,他们曾经历过的绝望,他们所作出的所有努力,都需要我们来继续保持。我们深知,他们在岁月中蹉跎过的磨难,因而更珍惜现今的和平与安稳。
他们所做的一切成果,我们都有义务传递保持下去。我们希望,我们的后代,在以后的某一天也能像今天的我们一样,安稳地毫无顾虑地捧着这本《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阅读,然后跟我们一样有所感悟,立志做一个栋梁之材,不负前人,不负来者。
……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和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