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萧瑟,转眼已经入冬。
这一天,好朋友小荀来找我吃火锅,他是个项目经理。
热上锅,拿好蘸料碟,我笑着问小荀:“怎么样,手头的项目渐入正轨了吧?”
小荀自嘲地一笑:“别提了,后院起火了,不然哪有时间来找你吃火锅?”
我诧异地问,“怎么了?”
“还不是网易干的好事”,小荀恨恨地说,“辞退患绝症员工,被舆论一边倒地骂。几乎所有的大V都在呼吁‘千万别把公司当家’、‘996不是你的福报’。这倒好,我的项目组有个主力开发不知哪根筋抽了,突然说太累了,要离职。虽然我紧急跟老板申请了人力支援,但新人上手、工作交接什么的也得花点时间,我真是躺着中枪了。”
我沉吟了一会儿,“你们项目组一直是996?”
“这不是很正常吗?”小荀叫起了撞天屈,“而且,我作为项目经理,也一直在加班,我还要跟产品经理斗争,跟财务部门抗争,跟合作厂商战争,跟老板据理力争……”
我微微一笑,“你作为项目经理,可以自己一个人一直996,也可以让项目组所有人一段时间996,但项目组所有人一直996,是不正常的,你需要保护项目组成员的时间”。
“保护好项目组成员的时间?”小荀讪讪地说,“我哪有那个本事,我连自己的时间都保护不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人不是机器,在所有的项目资源里,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不能申请更多的人力‘开源’,就必须要保护好项目组成员的时间来‘节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你来看看这一段”,我从随身的背包里翻出一本书,打开到125页,递给了小荀。
设立注意力缓冲区
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轰炸,觉得一切都不可思议。根据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普通美国人平均每天要接收大约34千兆字节的数据和10万多个单词。研究表明,1980-2008年,美国人每天处理的信息量增长了350%。我们在数据和信息中游弋,如何从中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成了挑战。作为领导者,你需要设立注意力缓冲区,让团队免受不必要的干扰。
注意力缓冲区就像墙上的大门,只允许重要信息流向团队。它们可以让团队免受那些无关的组织生活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有价值的信息上。信息不是越多越好,好信息越多才越好,筛选后的信息是最好的。
小荀静静地看着,看完又沉默了一会儿,连服务员上菜都没有留意。
又过了一会儿,小荀开口了,“道理我是明白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我们每个人要处理的信息太多了,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叫《深度工作》,里面提到现在传递信息越来越方便,电话、电邮、微信……信息象流水一样扑面涌来,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可实际上深度工作的时间没有多少,拨打几通电话,处理几十封邮件,收发几百条信息,一天就过去了。我想这就是设置‘注意力缓冲区’的意义吧?那可以怎么设置呢?”
我赞许地一笑,“你的领悟力越来越强了,至于怎么做,书里有三个建议。”
首先,避免全体抄送邮件。只把邮件发给需要知晓的人,而不是通通抄送一遍。全体抄送表面上看是有备无患,实际上却浪费了接收者的注意力。不仅仅是需要查看和思考,也可能打断了别人深度工作的状态。
第二,慎重选择传递信息。作为项目经理,你肯定比成员知道更多关于下个月或下个季度的事情,但不需要一股脑全说出来。在向团队成员传递信息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我们现在真的能处理这些信息吗?这个信息现在是否有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最好推迟到合适的时候再传达。
第三,尽量缩小会议范围。开会要比处理邮件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选择参会对象时务必要谨慎。而且,参会的人越多,往往越容易造成议而不决的情况。“小会办大事,大会不办事”,这一点好像古今中外都一个样。
小荀越听眼睛越亮,“这三板斧甩出去,就建立起了一个团队的注意力缓冲区,大家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度工作了,工作效率如果提高了,大家也就不用那么累了”。
“不过”,小荀陡然间想起了什么,眼中刚亮起的火苗又熄灭了 ,他不好意思地一笑,“老翟,你也知道,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发邮件全抄送,以及开会抓壮丁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买个保险,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怕就怕XX部门事前不表态,事后跳出来——XX事情我们不知道,也没人跟我们说啊。如果提前告知我们,这件事本来可以如此这般的……”
小荀幽幽地抿了一口,“不怕你笑话,自从做了这个项目经理,我已经是伤痕累累啦。”
我同情地点点头,“确实是这样。部门与部门、项目组与项目组之间,一旦发生过一次为了推卸责任背后捅刀子的行为,就会形成猜疑链,进而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求对方信用背书。这样大大提高了沟通成本,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且,我知道你还想说,如果你的项目组这么做了,别人没跟进,那你的项目组成员还是会被邮件和会议打扰。到那时,大家不会觉得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反而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了”。
小荀长叹一声,“还是你懂我啊”。
“万事开头难,可以先在内部施行,首先避免项目组的‘内耗’,慢慢地,如果大家都能意识到注意力缓冲区的重要性,那就可以找机会建立信任,解除猜疑链了。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难,还记得之前我们讨论过的‘囚徒困境’吗?‘囚徒困境’的最优解是先手向对方示好,接下来每一步依据对方的行为判断,对方示好我示好,对方背叛我背叛”,我笑着做了个总结,“只要对双方有好处,不会有人愿意一直活在猜疑链里的”。
小荀眼里的火苗又被我点亮了,“有道理,回去我就试试,今儿这顿火锅算我的。不过……”他狡黠地一笑,“这顿饭不能白请,这本书归我了”。
他合上书,露出了封面上的几个大字——《终身学习(领导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