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上summer school,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中午一点的午饭,没有午休。起初我也因为语言交流而胆怯,因为听不懂话而沮丧,但一个月的夏校即将接近尾声,再度次回首,尽管归心依旧似箭,但也生出一种无端的别离的情愫,希望能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再多看曼城几眼,多凝视那“日不落”的余晖。
但作为英语系的学生,我想分享一些我在曼彻斯特大学上语言课的学习所想。
①speaking is most important when learning English
大概绩点4分以上就算成绩比较好的了,而大学学习英语的这一年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却不是靠speaking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偏弱的原因。
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大学英语课之外,便鲜少有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四级,六级的大学英语证书,轻薄如鸿毛,薄到没有口语的分量在内。所以便产生英语越来越差,甚至不如高中时期的滑稽之谈。
为什么学好口语如此重要?试想一下,独身一人在国外,第一步就是交流,从购物到点餐,从出行到远游。无论专业知识多么富足,或是智商多么高,如果不能很好地交流,求学路上的始终存在这样一块绊脚石。或许环境使然,在英语本土化的地方才可以更好地提升英语口语,但是若能提早练就一番流利的口语,那么也免去一份艰辛。
②Speak in an exaggerated way中国学生讲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音调平,闻之如清汤寡水,让人昏昏欲睡。这可能是由汉语的发声方式所致。所以你需要在日常的练习中尽量使用一种夸张的语调讲话,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个人的发声方式,变成了自己的一种财富。
这种夸张,不仅仅在于音调,更在于语气,声音,手势,表情。各种要素兼备,在像native speaker的大道上又更近了一步。
在国内,以平淡的音调讲英语,大家都可以听懂,因为类似的语句结构和说话方式。但在国外,便可能不容易被人理解。我和来自世界各地国家的学生共同上课。其中来自中东一带的男孩女孩讲英语有抑扬顿挫。若拆分听,他们每个单词发音都不甚标准,但当他们侃侃而谈,却很有讲英语的风范。
自信,夸张的去说英语,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在国外,外国朋友不会考虑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了解你的文化。他们喜欢落落大方的人,正是那那些可以用语言感染对方的人。③Use English everyday每天练习说英语,让英语融入你的生活。从高考一路走来,命题人在作文里让学生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其实speaking English,大可不必缠绕着社会问题不放,走进生活被人们忽略和轻视。
举个例子,女生常常化妆,那么有人知道卸妆水怎么说吗?(cleansing water)
不要一昧的去背单词,尤其是高级词汇,这些词出现在浅显的对话中会显得格格不入,而是要学会使用一些“平易近人”的表达,比如描述一个人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怎么说? 许多人会这样说--He is a man who loves music.或者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
但是如果使用He is a music buff.就显得生动形象,整个句子充满了灵气。
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描述一件小事,有时候竟然发现比我们高考时训练的某个热点问题难上百倍,你尽力想把你的故事描述的绘声绘色,却发现你的英语限制了你的表达。这大抵就是一个悖论,简单的事情往往不易做到最好。④Japanese我见过很多日语专业的同学他们不喜欢这门专业,也有很多同学认为英语更加重要对日语兴趣不大。
这是一种stereotype。日本和中国距离很近,并且保持着巨大的贸易往来。学习日语在中国非常有用武之地。
在国外,与许多外国同学交流,有人问:除了英语,你认为会大范围普及,引起学习热潮的语言是什么?很多不同国家的同学说的竟然是是日语,这让我们的英国老师都大吃一惊,一个老派的英国绅士,他认为是汉语,但他没有想到与现在大学生的观点产生了碰撞。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学习日语,因为他们认为it’s cool,日本文化对世界的确在默默地施加他的影响。
日本人在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诉说他们的君子之道,他们的确很讨人喜欢,是有思想和理想,又很内秀的一批青年。他们谦逊和礼貌的态度让人称赞。有谁不会被这样的人吸引呢?但是他们的英语不太好,所以学日语就非常必要了。
⑤open-minded and quick-minded和我一起上课的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学生是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一个问题抛下来,立刻听到他们的回答声。中国学生则不曾有。这不代表我们不思考,而暗示了我们的思维停滞。中国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这样的行为习惯决定了一个问题下来他们不回去立刻思考。时间就是金钱,回答问题的速度就是你的思维速度,其他人不会等你,你的output就是你的input。
就写到这里,人人各执一词,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见。毕竟真理都是在不断打磨中产生的。学好英语之道也是一条很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