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天气热,懒得下厨,土蛋就请家里人去江边吃烤鱼,一边是徐徐抚来的江风,一边是美味的烤鱼,娘儿俩吃的不亦乐乎,美味正酣,娘儿仨也是家长里短说个不停,猛的,土蛋娘远远看到有几个朋友过来了,便放下筷子急忙走过去,拉朋友过来一起吃,土蛋见状,也不甘示弱,甭管认不认识,过去跟着娘一起喊友人过来用餐,经过一番推搡寒暄,友人还是走了,土蛋娘儿俩继续回到座位上继续用餐,那天是个星期天,江边人纳凉的人特多,好有一番景象。
后来,土蛋跟我说起了这件事,还以为我会美美的赞赏一下她和她娘的友好行为。
我说了一句,表示很遗憾,礼貌也不应该是这样礼貌的,客气更谈不上了,这种只能说是尴尬中夹杂着突兀,捎带给人一种虚伪感,即使你们没有那么去想。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有个什么好吃的,喊上街坊四邻去分享,那绝对是一种友好,可是在现在,人们已经从追求物质生活转变为追求精神生活了,普通烤鱼算什么啊,甲鱼鲍鱼对于有些家庭来讲都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再说,傍晚去江边吃烤鱼,原本就是纳凉休闲,去逛的人基本已经吃过晚饭了,即使友人路过,寒暄两句,客气一下,就行了,如果执意拉扯,强留别人来吃,礼让的人不管耿不耿直,都会令被邀请者感到厌恶。
有人总结饭局,提前一天预约是真请你,提前半天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请你是凑数的。对于凑数的,无心之人还好,稍微有点心思的人,不仅不会去,还会生气。所以对于这种江边烤鱼饭局,偶遇友人最好就是简单寒暄客气一下,大家都懂得意思,毕竟没有提前邀请,点菜的分量也没有预计到那么多人,即使强拉硬扯过来,也会令满桌的人感到不舒服。
在现实生活中,礼貌与客气是件很微妙的事情,做的好叫礼貌,做的稍不注意叫客气,做的不好那就是虚伪,甚至引发矛盾。
2.
美林和张强是大学同学,毕业五年不见,终于因为一次出差的原因,美林去了张强的城市,回想起当年的友谊,两人聊的很HIGH,于是相约去吃火锅,小酒一喝,就忘了时间,用美林的话说,夏天嘛,喝点啤酒解解渴还是不错,眼看着两箱啤酒下肚,锅里只剩下不断翻滚的红汤了。
两个人便摇摇晃晃的去结账,美林说,这顿酒是他发起的,应该他来付钱,张强说,之前总是美林请客,这次一定要自己请,这不,俩人来回推搡,那钱像烫手山芋一样从服务员手里倒了几次都没停下来,一来二去,加上酒精的作用,两人从礼让到口角,最后大打出手,眼看俩人扭打在一起,老板只好报了警,深厚的友谊眼看着又增加了一道印记——一起进局子,酒醒后,俩人都哭笑不得,这种黑色幽默真是来的让人措手不及。
说起当年,张强家境不好,美林作为好哥们,也很慷慨,一直对张强有所帮助,每次吃饭,总是悄悄把钱付了,张强心里一直记得美林的好,决心一直把美林当好哥们,将来有机会还这个大人情,时间如白驹过隙,这么多年过去了,张强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次饭局,美林原本也想像以前一样默契的把钱付了,但张强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了,于是就发生了后来的事。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饭局也是一样,有人好面子,每次都冲锋式的跑去结账,也有人滥竽充数,假装抢着结账,兜里的钱却始终掏不出来,这两种态度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酒桌上聊的欢天喜地,席散后骂的昏天暗地,这种友谊说到底只能说是虚伪的,没有任何意义,原本好友相聚增加情谊,最终却变成了矛盾制造场。
3.
不管有钱没钱,既然聚在一起吃饭,就都是朋友,或者关系较为和谐的人,饭局前,发起人必须说好,要么谁发起谁请客,要么就是大家AA,AA没什么不好,以前人们总觉得西方传过来的这个东西太过生硬,没人情味,那么既然这样,就折个中,提起说好,制定好规则,就没必要为了付钱的事情明里客气,暗里谩骂,得不偿失。
客套性的东西最不靠谱,唯独规则和秩序来的更加实在,现实中其他领域比比皆是,比如婚丧大事,昭告亲戚好友前来,是一种礼节需要,过去人们并不富足的时候,对于这种大事,人们总会很用心的带上自家产的有机无害土特产,或者送上堪称艺术品级的手工花样馒头去过大礼,礼轻情意重,收到的那家人也感到很欣喜,后来,随着经济水平逐渐变好,一部分人也变得懒惰了,直接用现金过大礼,原本想用之前那套东西的人也渐渐的不好意思了,怕被人笑话,于是在一段时间里,这种随礼之风愈演愈烈,据说在某些落后地区,有人家里猪生猪崽子都会办酒席,目的很直白,就是赚钱,这,就是原本墨守成规的规则被不断践踏的结果。
其实,在何种时代,规则和秩序都很重要,虽然看起来很冰冷,但其实是公平的,不管对穷人富人,善人恶人,显赫之人也好,平庸之人也罢,规则就是一把戒尺,约束着人们,也保护着人们,目的很简单,就是向善、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