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先生的话说出了修改的方法和重要性。
可真的当自己修改文章时,才了解到修改的苦,我的大作业修改了一上午,耗尽了我的洪荒之力也没完成。
我来说一下第一次修改文章的经历,与大家共勉。
1.修改段落
首先我对照老师讲的课程和点评老师的评语,检查了主题,观点,素材,和逻辑框架。
我发现我最大的问题是第一部分写多了,素材太多以至于喧宾夺主。
于是我主要对第一部分进行删减,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开始我对自己辛苦写下的文字,怎么也舍不得删,看了两遍也不知如何下手。到第三遍才开始删减。
对素材进行反复对比,务必留下和主题最相关的,删了以后前后文又不显突兀的。
删删减减又增加了一些前后衔接的句子。总算和老师要求的差不多了。过程虽然辛苦,可一比较,却是更精炼了,也更能突出主题了。
2.修改句子
接下来我开始逐字逐句的读,除了点评老师修改的句子,我自己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关于写作有关的书籍”我改为:“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和写作有关的书籍”。
像这样的句子,由于写作时带有感情色彩,一直顺着思路往下写,怎么想就怎么写,这就造成了有些句子的语法不合。这也更显示了修改的重要性。
3.修改标点符号
最让我惊讶的是,点评老师把错误的标点也点出来了。我写文是不太在意标点,平时读文时也不注意。
而老师的指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精益求精。我仔细从头到尾的读,每个标点都想一下是否正确。
就这样修改完,已经一上午了,最重要的标题还没想出来,段落,句子,标点。下午还的查看一遍。这是第一次修改文章,我懂了鲁迅先生“毫不可惜,将可有可无字句删除”背后所代表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