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参加简书官方有奖征文
中秋明月,明月中秋.
它承载了千年来的诸多念想,她承载了我多年的记忆,用一小块圆圆的月饼串起记忆的传承,我打算将来传给孩子们,子孙们,我们的家是被每年的月饼团起的…。
打记事起,每年的中秋被父母打造的大张旗鼓,轰轰烈烈,不亚于春节,至少两周前,大人便开始唠叨,要中秋啦,要给老家人寄东西,月饼不好寄,就打钱吧,老家人随之便是各种风味小吃,什么自家熏肠,笋干菜,腊肉,老朋友间互相隔空慰问,信件来往,相片互寄,又多了无数的往来,碰着我妈闲不住,中秋之前,各种大大小小的串家门便开始啦,我打小最恨的串家门,被大人提溜着,小尾巴似的跟,小时候人长得丑,更恨我妈把我往人前带。
小时候的中秋,国家还用粮票呢,大人想方设法自制中秋的月饼🥮,那时候没什么高级货,最好的是五仁儿,次点儿的是豆沙,芝麻,再次点儿的红糖,我妈张罗各种馅,自己让人从上海带来几块木饼模,自己压出模子,作出月饼,月饼带着热气端上桌,一会儿就没啦,爸妈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如果有剩,就楼上楼下的送,上下邻居是一个单位,孩子们就着伴儿长大,有时候月饼也是吃百家的月饼,热闹的很,楼上有家小女孩,常年残疾,常年不见太阳,有张雪白的玻璃似的脸,我跟着我妈怯生生的看着她,妈送了月饼,临了,她妈妈对我说,“你们俩一样大,经常上来玩啊!” 月饼联系着上下邻居呢!
有时候孩子间也会比,看谁家的月饼种类多,有个同学,父母上海人,她家总招待我吃各种好吃的糖,而且他们家有我看不到的漫画儿书,三毛流浪记啊,等等,我时常感慨我家怎么没有那些漫画书,之后我就会找各种借口,去她家看书。有一次她对我说,“好羡慕你呢,你爸妈多好啊,让你出门,我父母不让我出去,我要做好多功课!”
后来长大了,月饼也跟着变迁,从五仁儿变成莲蓉,从莲蓉变成莲蓉包月,单蛋黄变身双蛋黄,甜月饼,咸月饼,还有包金箔月饼,五花八门,公司总是借着中秋节大张旗鼓的送,理由是联络感情,那年,我拿上最好的香港荣成月饼🥮,十几盒,(每盒有名字)坐着车去送,里面有的有卡,他们收下的时候,我长舒一口气,那时候家里已经不需要去买月饼,单位发的,各种送的,每年大半年过去,还没吃完,月饼还是月饼,月饼盒不再是月饼盒,比拼的是各种各样的月饼盒,金盒,银盒,雕花,嵌字,名人字画印刷,里一层,外一层,门道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了妈妈的味道,我妈妈也是越来越忙,她的口头禅变成:我儿子,我女儿,我女婿…对方说,“是是,我的孩子刚从国外回来…。”
再后来,我们出了国,举目无亲,终于找到组织开始在组织里过中秋,中秋晚会每年是个重头戏,表演,演唱,快板,把个孤寂的心温暖的舒舒服服,中秋,每个人分得四分之一月饼,我会仔仔细细品尝那四分之一的蛋黄,因为我知道这里的月饼,得来不容易,那时还没有这么多杂货铺呢。把自己那块省下来,带回家,对孩子说,“看,还有块呢。”
月亮圆圆,照我心怀,
嫦娥吴刚,把酒言殇!”
那时候我妈过世几年了,团与圆,珍与惜,说时已晚,自己当妈才知道,中秋绝不仅仅吃块月饼,她让家,让家人要像月饼一样,要团聚在一起,这一天,没有任何借口,一家人即使在天涯海角,也互相知会一声,“爸妈,我还好,别担心,你们呢?”
今年又要中秋啦,也是还要过段日子看月亮,大家又早早开始忙活,在疫情的日子里,有了盼想,有了动力,有了生气,有了不同与往的活力,月饼可以画饼充饥,团圆却被组织的大家庭团在一起,互相温暖,互相举杯把酒,共邀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