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在法院做行政工作,她想参加司法考试,做法律方面的工作,但是每次要报名考试时,她却总会打退堂鼓说:“我本科不是法律专业的,要从头学,听说司考是最难的考试之一,我肯定考不过。”“最近工作太忙了,又要照顾小孩,都没时间看书,这次算了……”就这样,她说了很多年,却从来没有认真准备过考试,甚至没有去报名参加考试。
非专业出身、工作太忙、家事太多、时间太少,这些真的是阻碍我们追逐目标,实现梦想的理由吗?当然不是,《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敢向命运叫板》的作者丁鹏告诉我们:你只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用“穷忙苦”来掩饰你的“懒怂拖”。
说到作者丁鹏,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你一定看过他写的这篇文章——《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2017年,丁鹏的这篇文章火遍全网,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官媒转载推荐,阅读量过亿,在全网引起热议。
在《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敢向命运叫板》这本书中,丁鹏叙说了自己的穷苦出身、多舛命运,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三本会计专业的学渣,逆袭成为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然后留京工作,成为《诗刊》社编辑、国家作协会员,继续追逐梦想的经历。
01
丁鹏,这个顶着北大研究生头衔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寒门出贵子”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他除了上学,还要在空闲时间帮父母干农活,“夏天,我在地头拔草、喷花、浇水、摘菜。冬天,我跪在地上编草帘子,干琐碎活计,下雪就除雪。能干,是对村庄儿女最高的赞扬。”生活清贫却也温暖。
直到小学高年级的一天,丁鹏的父亲夜里突然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出来患上癫痫。这个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让他早早地体会到家破人亡的滋味。丁鹏的母亲在他小学毕业后,离家出走了,留下丁鹏独自一人面对父亲,面对父亲的病痛,以及日渐冷漠、易怒的脾气。每晚,和父亲一起睡的丁鹏都会在父亲可能会发作的恐惧中惊醒,父亲没发作时,又会用“你妈都不要你了,你还觉得不错呢”的话来刺痛这个少年……
这样的生活有多少人能够想像?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生活安逸的我们,也许会为父母没有给我买耐克球鞋、没带我们去旅行而抱怨,却不曾想有些人甚至没有抱怨这些的资格。他们在小小的年纪,就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记得前段时间看电视剧《大江大河》,男主角宋运辉的人生轨迹也让我颇为感慨。当时,宋运辉和姐姐都考上初中,镇上却以他们家是右派为由,只给两姐弟一个名额。宋运辉选择了让姐姐读书,而自己上山做知青,十几岁的年纪每天干农活,依旧趴在泥墙上做题。在等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一举考了县里第一名,两姐弟却又被同样的理由卡主,只能让一个人上大学……
当命运和你作对,你是会跟命运认怂,怯懦、退缩、一蹶不振,还是会和它抗争到底?对于这个问题,丁鹏认为,苦难从来都不是阻碍进步的理由,它只是弱者臣服于命运的借口。
02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
丁鹏热爱文字创作,高二时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虽然高考时,他发挥失常,仅读了个三本院校的会计专业。但大学期间,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办文学社、当编辑、创作诗歌、参加比赛(代价是挂了好多科)。毕业后,虽然干的是财会工作,但依旧写作,想通过写作在单位有一席之地。后来,下决心考研,学自己热爱的写作,并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丁鹏在本科母校的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没有暖气,冬天被冷醒了就起床,去学校图书馆看书。为了避免自己刷手机,他把手机交给朋友保管,自己用一台只能打电话、发信息的老人机。考上北大研究生后,更是奋勇向前,多次参加比赛获奖,获得各类奖学金。如今,他客居北京,做自己热爱文学创作工作,发表文章,出版书籍。虽然在物质上他依旧不富裕,但在精神上他却无比强大。
这种强大是建立在自己为了目标,摒弃人性中的懒惰、拖延等陋习,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自信;这种强大是建立在自己为了目标,自律而努力,一步一步取得成绩的骄傲;这种强大是建立在自己为了目标,克服原生家庭的劣势,扭转命运,不断靠近梦想的满足。
当然,丁鹏也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一个坚毅、耀眼的少年。在书中,我们能看到他在心智尚未成熟时的迷茫和不安,看到他高考落榜、大学挂科、单身多年的自卑与自嘲。所幸,丁鹏并没有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安于现状,屈服于命运。
在《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敢向命运叫板》中,他说:“即使孤身一人,即使一贫如洗,即使身患重疾,只要依旧不懈努力,未来就仍然可期。”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任何阻碍都不能成为我们臣服命运,不拼搏、不努力的借口,只要追逐所爱,坚定向前,梦想有一天也能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