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意义
——怀念《士兵突击》
No.51
一
我们每一天,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求要有意义。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类似的话,是在看《士兵突击》的时候。
在它最热播的时候我并没有看,我在看《尘埃落定》,是因为喜欢一口气看完一部剧。我不追剧,就算再好看,我也会忍着等,等到剧集结束之后,可以下载的时候赶紧下载好然后断网,埋头看完。我想大约这是上学的时候看美剧留下的坏习惯。
有时候,脑子没有什么灵感,或者不知道未来该如何选择,或者又不想工作又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打开一部剧,一集一集看,直到哭出来或者陷入新的一轮思考为止。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怀疑自己这是在有意识的浪费时间,因为真的已经看了很多遍,甚至台词都快能对的上了,可是不行,还是要一遍一遍地看,然后一边写日记(那时候还没有想过重新执笔写文章)或者做家务甚至工作,有时候,做完这些事,iPad里也刚巧播到剧情的最高潮……
《士兵突击》是这样,却也不仅仅这样,因为那时候的我,想和做很多事情和成才一样,我并不觉得成才有什么错,不就是想早点爬上去么,谁不想爬上去呢?我也是背水一战,一路走来,孤身一人,这有什么不好呢?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我是好的,个人能力是最优秀的,能够出类拔萃,这不就是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么,要做更优秀的人么?
能有这些想法,主要是当时的我也是在那样一种环境下,充满了一切力量挣扎向上,我开始确实很不喜欢许三多的木讷,要我说,同样的资源如果用在一个更有灵性的人身上,岂不是会事半功倍?何必要以牺牲那么多人为代价,最后就成就了这样一个人?
但是越看到后面,就越佩服他,就像高诚说的“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了一个人,错误之皇,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
而,那时候的我还很轻狂,对这些东西只是有一点淡淡的感受,却并不明白,我也不太懂在成才离开钢七连的时候,除了三多没有人来送的时候,成才为什么在雨里哭了,要我看,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他要的是一个人的向上,一个人的更好的前程和未来,这份孤寂,就应该自己承受,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直到在第一轮,成才被老A刷下的时候与袁朗的一段谈话才深深地触动了我。
“成才,你总把什么都当成你的对立,总想征服一切。”
我确实是这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被灌输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成绩好的观念,在我游刃有余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可是在无形中,我真的会把自己身边的朋友当作竞争对手。
刚开始一直是良性竞争,因为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无论是他们拿来的奥数难题还是英语竞赛的急转弯试题,我都能轻松拿下。但上了高中之后,一切没有那么容易了,就算没有人拿复杂的习题和我比试谁解得快,我自己都开始在心里默默比较和别人英语发音上的不同,语文作文被发表的次数,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的名次,英文盲听的时候能够默出来段落,甚至是骑自行车的速度或者背课文的速度。
我把身边的一切当做了竞争对手,旁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和我没有关系,所以那时候,我不参加同学的聚会或者和朋友一起出去疯玩,我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就算有些陪伴了很多年的同学,一起经历了中考和高考,我都觉得和我没有关系,这是我们都要面对的,并且我们是竞争的关系。在求学这条路上永远都是独木桥,你只要高十分,比你多十个朋友要管用得多。那时候的我,脑子里想的只有输赢,却没有想过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和相互陪伴的情谊。我的世界出了成绩和排名,什么都不重要,失去的是竞争者,又有什么关系。
却没想到,失去的却是一辈子。
不幸的是,我不是成才,没有一个袁朗,在像老A考核一样的时间节点上提点我。
成才哭了,他说当兵三年,拼命的在想却想不起每一天,只能想起小时候,他是电线杆,为了出人头地,把所有的枝枝蔓蔓全部砍光了,现在要回去找了。
每次看到这段话,我都会忍不住掉眼泪,我的大学生涯里除了各种荣誉证书、竞赛证书、参赛奖杯奖状、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社团职位,我唯一能想起来的就是图书馆。
幸运的是,我会寻找温暖,我没有再去找曾经的枝枝蔓蔓,我让自己重新生长,给自己了一个新生的机会,而且遇见了1、2、3、4号好友,我学会了珍惜,放下过去的纠结,毕竟无论我怎样追回,时光也不能倒流啊,既然没有了改错的机会,那在重新开始的时候,就用一种新的状态来面对。
我庆幸,大学还有几个好友和老师的陪伴,除了冰冷的证书以外,还有爱情的陪伴让我不至于跌逾谷底,我也大约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时候热衷于旅行。
有些事情,就像呼吸一样,你根本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甚至就像是自然生长的东西一样,可是却决定着你一生的方向。若是再问一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可能有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本身并无意义,或者在你看来还是费时费力,且对自己目前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好处的事情,但只要一直做下去,还是你愿意做的事,那“意义”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意义。
二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最近总是有人在抱怨,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工作没有意义。有时甚至会问:“连许三多都知道,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这是傻话。可是他做到了,我呢?”
很长的沉默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曾为之苦恼过,而有一天不再苦恼了,不是因为自己想通了什么,而是发现自己突然有了标准,一切都明晰了起来。
我的标准就是:
自己说让别人做的事,首先自己有没有做到;自己在评论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什么感情;自己在羡慕别人的时候是单纯的羡慕,还是希望和X一样,如果真的喜欢,不妨也来试试……
当我这样回答的时候,对方说:
我只会羡慕别人,自己做的话有一二三四的限制,所以坚持不了,没有动力,请问你是怎么坚持的?三天容易,三十天是怎么做到的呢?每天的内容还不重复是怎么做到的?没什么可以表达的怎么办?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啊?
那天晚上,我竟无语凝噎,不知道要说什么。
后来我一调查,发现有这样想法的人居然还不在少数!这让我太惊讶了!
我一度以为,我之所以犯这个错误和我自己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走不出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人,跟我有了类似这样的对话之后。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把我们每一个人变得像今天这样?
成长的意义,失去的代价,到底是什么?
我想,应该不是“权威”的光环,而是自己的“心魔”。
当没有价值判断标准的时候,一切好像都没那么有意义,无论做与不做,对你来讲可能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建立起对待事情、挫折、风险的一套属于自己的防线,那么当这些来临的时候,只能落花流水;
而当学会培养自己,学习建立标准,你会很明确的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而什么不是,你一样会撒娇、会风情,却会更有魅力和魄力。有些人把这叫独立人格,但我看就未必,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会照顾自己的独立男性女性,但是能够独立思考,不依赖于他人思考的独立观点,是越来越少了。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有越来越相似的观点,甚至都找不出属于自己的看事情的角度,这一点太可怕了!
更有很多人,他们金光闪闪,可是没有输出系统,除了自己身先士卒,如何才能够表达得更清楚,甚至带着别人一起来做?或者让自己的观点被更多人理解呢?大部分这样的人都只会抛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以前很崇拜这样的人,觉得非常精炼,或者把自己活得非常让人羡慕,但是现在我才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远见和真正的“闪闪”。
我,是一个会专心、有理智、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想要的点常常会转移——的人,我期待的是能够看破自己的狭隘天地,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现在每次向前的移动,让我都能感觉到,在我以为自己已经看破的瞬间,就发现“新的狭隘”就在我对面看着我挑眉笑,所以,我还没能真正走出自己的局限,我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这路很长,这路上我会有很多茫然,更多迷茫,更多思考。可在我写完这段话之后,我突然不怕了,因为我知道这虽不是我人生的终极答案,却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要走过的。
我仍需面对茫然,却勇往直前。
写着写着,我又不知不觉把《士兵突击》这本书读了一遍,读书好快,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可是看电视剧好慢,大约要好几天呢,看来还是读书效率高,看来今年的读书计划应该是轻松完成了。
这本书,我最喜欢袁朗,最喜欢袁朗说:
“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我喜欢不焦虑的人。”
我也不喜欢,我努力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