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该如何获得幸福?”
我相信这是大部分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一生都在寻求的答案,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数据显示,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大多更加孤僻、内向、自卑,更有甚者,一部分人还具备暴力倾向。
虽然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但它带来的伤害或许不需要花费一生便可以治愈。
是的,我写下这篇文章便是想要告诉你:
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适当的方法,减轻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从而获取真正的幸福。
01 直面伤痛,归还责任
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种方法——与父母对峙。
通过写信或者是面对面的方式,向父母阐述他们曾经的举动对你所造成的影响,认真地告诉他们你当时的感受,以及表达出你今后对他们的要求。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网友小Z在原生家庭的话题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父亲对小Z比较严苛,也对小Z给予了很厚重的期望。
小Z取得好成绩时,父亲不会表扬她,只会让她要继续加油;成绩没考好时,父亲就会破口大骂,一味地指责小Z学习不够努力。
渐渐地,小Z越来越害怕考试,对学习也提不起任何兴趣,但又不得不逼迫自己努力去学。
学习情况和父亲的指责陷入了恶性循坏,小Z开始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事事不如别人。
慢慢地,小Z变得沉闷寡言,不想和任何人交谈。
高考结束,没有任何意外,成绩很差。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小Z没有任何伤心,反而感到了解脱。
后来,不顾家里的反对,她选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学校。
大学第一年,即便已经远离了父母,但对考试的恐惧,以及内心深刻的自我否定依然困扰着小Z。
后来,小Z意识到自己出现的这些问题可能和父亲长时间对自己的指责与否定有关,所以她开始接触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了解到了“与父母对峙”这个方法。
寒假返校前,小Z给自己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坦然地说出了这么多年来自己内心的感受。
回校后的第二周,小Z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父亲承认,多年来对小Z的苛责,只是因为他以前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读太多书,所以为了弥补他多年来的遗憾,他便将期望强加在了小Z身上……
小Z说,其实从写下那封信时,自己似乎就已经和过去的一切和解了。
她并未期待父亲的道歉,只是想通过对峙的方式真正地放下过去,放过自己。
后来,小Z慢慢克服了对考试的恐惧,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舞蹈、绘画,人生逐渐明朗。
和父母对峙的目的在于以下两点:
1. 没有归还的,就会转移:将责任归还给本应承担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将所有的一切都怪罪在自己身上,否则,将来你可能会毫无意识地将原生家庭带来的痛再次施加到未来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2.重新定位彼此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对峙不是为了报复他们,不是向他们宣泄你的愤怒,也不是让他们向你道歉,而是直面他们,直面你内心的伤痛与恐惧,将实情告诉他们,重新定位你们之间的关系。
02 转换思维模式
大部分苦恼于原生家庭的人其实都陷入了这样一种意识陷阱:因为原生家庭不好,所以我才……
这样的思维模式从某些层面来讲确实是成立的。
但若是一味地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人生实在是很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若是要减轻并挣脱原生家庭制造的痛苦,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转换思维模式。
阿德勒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换言之,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性格,能够为我带来什么好处”
朋友小A是个非常优秀的女生,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工作后更是取得了许多不菲的成绩,此外,她还在其他领域涉猎广泛。
这样优秀的女孩子难免会给人一种距离感,因此没和小A接触过的人都以为她不好接近。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基本上每个和小A接触过的人都觉得和她相处起来很轻松,因为她似乎总是能够照顾到对方的感受,分寸感把握得很恰当。
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也曾深陷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中。
小A成长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单亲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将小A拉扯长大。
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小A早在以前便意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比如自卑、敏感、容易焦虑等等,但却苦于找不到解脱的方法。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A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的小A也很优秀,但是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努力向上的小草,后来的小A则更像是一株生命力旺盛的百合花。
我实在是很惊讶小A的变化,于是向她说出了我的困惑。
她告诉我,其实她依然是以前的那个小A,只是她看到了自己性格中另一面。
对话太长,所以我将小A对自己性格另一面的解读整理如下:
1. 敏感
容易玻璃心,但因为这一性格,小A在生活中更加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情绪,同理心很强,这让她和别人的相处时总是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氛围。此外,她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加优秀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是和这个性格分不开的。
小A现在从事的是艺术设计相关工作,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她强大的武器之一。
2. 自尊、自卑、焦虑
这样的情绪会带来强烈的精神内耗,但这些情绪恰恰是促使小A不断前进的催化剂,因为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永远在前进的道路上。
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变得更自信,最终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3. 更爱独处、 不擅社交:
这种性格让小A更能享受独处带来的快乐,也常常能够在独处中找到和自己内心沟通的方式,而且小A觉得这一性格也是让她变得更加独立的原因。
因为善于独处,小A在许多事情上更能做到心无旁骛。
所以你瞧,换一种思维模式,那些不被你接纳的性格全都成为了你的优点。
过多地关注原生家庭带来的缺憾,你将会对人生束手无策,陷入绝望的旋涡中,此时想要获取幸福,大概只有更换人生。
但事实上,我们想要获取幸福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更新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评价即可。
03 敢于选择幸福的勇气
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境地:不满于现状,却又不敢做出尝试,总是容易想太多,做太少。
换言之,阻碍你向前迈一步的绊脚石其实是你自己下定决心“不改变”。
你扪心自问,尽管你对目前的生活有很多的“不满”,但面对改变带来的“不安”,你是否还是更能接受前者的稳定?
所以很多时候,你不是不能改变,而是不敢改变。
对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来说,难的不是他人的认同,而是自我的认同。
而“自我的认同”往往是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获取的。当你朝前跨了一步,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自信也因此慢慢积累。
直到最后,你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活得很漂亮!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不要将“我不行”挂在嘴边,而是要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回到开始状态罢了”。
当你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时,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也会逐渐瓦解消失。
人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你是自由的。
总而言之,敢于选择幸福,你才会幸福!
04
我们不能够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与权利。
原生家庭或许会影响我们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但绝对不是一辈子。
要记住:对过去不执着,不沉溺,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而是当下你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原生家庭并非我们人生的全部,通过合适的方法与努力,我们依然有重新选择人生的可能。
嘿,我是和平!点个关注,一起遇见美好。
作者:和平
图片:pexels,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