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关于“跑题”的一二事
关于“跑题”,某网站举了一个例子来解释:
叫你写春天,你写成了秋天,这叫跑题。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可能会心一笑——这个跑题的人,一定是个“傻瓜”。
不要笑!最近我发现,其实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
举两个我身边的栗子:
栗子1:
了解拆书RIA的伙伴都知道,R是指阅读原文,I是指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的知识。然后,A是围绕这个这个知识点来做的。
通俗的举个栗子,如果书中原文描述了一个鸡蛋,那么拆书家在I重述中,依然应该重述出一个鸡蛋,而非鸭蛋、鹅蛋。(这是拆书法的基本功,高级拆书技能暂不讨论)。
可是,我在给拆书家们做拆书指导时,发现:常有拆书家的I重述不到位,将鸡蛋重述成了鸭蛋,自然其后的A也是按照鸭蛋来做A1和A2的。如此一来,则失去了向原文(鸡蛋)学习的意义。
栗子2:
上周末,梦想赋能班第2次开课。
第一个环节是复盘,即对第1课的内容进行温故。
有一个步骤,我对同学们是这样说的:请从第1课所拆两本书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点——比如《成功心理学》的“可转换技能”知识点,写在便签上,然后贴到墙上。
待同学们都贴出来后,我很意外地发现:竟然有好几位同学写的是诸如“学会拆书法”、“学习知识后要行动和实践”“要学习演讲”之类的对课程的收获,并非是按要求写的“课程知识点”。
上面2个栗子看起来都是很不起眼的事情,但我们举一反三的想一想:
栗子里跑题的伙伴,肯定不是故意的。
那么,他们会不会在工作上也出现同样的现象呢?
我们给开篇某网站举的例子,加个场景:
工作中,领导叫你写春天的报告,你写了一个秋天的报告……(后果省略1000字,请自行脑补)
再加个场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第2次,该领导叫你写夏天的报告,你写了一个冬天的报告……(1个月后,1年后,你会升职加薪迎娶到白富美吗?请大家自行脑补)
如此想来,“跑题”真是个事!
02 为何会“跑题”呢?日本现象或许能解答一二
关于“跑题”背后的原因,我还木有深挖。
正巧看到了一本书,日本作者外山滋比古著的《乱读术》,或许能解答一二。
先为大家补充一下日文的常识:
日本和中国一样使用汉字。以“娘”字为例。
中国的小朋友会先学拼音,然后,在“娘”字上标注其读音:“niang”。
类似的,日本的小朋友会先学假名,然后,在“娘”字上标注其读音:“むすめ”。
与中国的多音字一样,日本的汉字也有很多读法,而且一个字不止有两种读法,和不同的汉字相结合,可能会出现五、六种、很多种读法。所以,读汉字对日本人而言,非常难。
那么,日本出现了什么现象呢?
会读不等于能解其意
二战前的日本小学没有“国语”课,教的是“读法”。“读法”指发声读字,进而再默读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写法”课。不学写文章,而是像书法课那样用毛笔练习写字。
日本使用汉字,为了认读字音需要接受大量的教育,这对日本人的智力活动是很大的负担。对老师来讲,教会学生认读字音已是一大难题,恐怕很少有老师能再良好好地指导学生文字的意义。
孩子们常被不明字意的的自卑感折磨。会读字音却不明字意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谁都不以为怪。即使长大成人后,大家也只会读而不解其意。
——摘自《乱读术》
这个片段很形象的展示了会“读”(字音),却不明其意的日本现象。
2015年有一部日剧叫《民王》(超级推荐,该剧获得很多奖项,而且大爱里面的秘书小哥,值得一看)。
剧情讲述的是日本首相和他的大学生儿子互换灵魂,而发生的一系列喜剧。
第1集快结束时,儿子用首相老爸的身体,在国会发言。念秘书小哥的发言稿时,因为频繁读错汉字(大家可以想象:小学时遇到不会读的汉字,只念一半的情形),成为国会乃至全国的笑柄(会日语的我,看到这一幕时,笑抽到肚子疼)。
中国人对汉字的理解应该是强于日本人的,至少汉字是中国人的发明,而汉字对日本人而言是舶来品。
但是,我们和日本人的区别是不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吗?值得大家思考。
0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真的吗?
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日本人也知道这句谚语。
有句成语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无论多难的文章,只要反要反复阅读,即使无人教授也能自明其义。这里的“百遍”并非真正的百遍、九十九遍的下一遍,而是遍数多得夸张。
不懂之书,经过不厌其烦的反复阅读,果真就能读懂吗?古人不拘小节,不会去追根究底。或许没有人实际尝试过是否真能读懂。但我认为,应该不是真正读懂,而是读者感觉自己似乎读懂了。因为读者在阅读时,带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会有读懂了的错觉。每重读一遍,读者带入的自我理解都会加深。这样一来,到最后完全成了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深信自己读懂了,也将所读之书自我化了。
——摘自《乱读术》
这段话中,作者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情形之一是:其实你未真懂,只是,你以为你懂了。
我联想到开头提到的两个栗子。
栗子1里,拆书家将鸡蛋“转述”成鸭蛋,可能的原因至少有两种:一、拆书家理解到的真的是鸭蛋,所以才会转述成鸭蛋。二、拆书家理解到了鸡蛋,但不自觉的描述成了鸭蛋。
栗子2里,我问大家都听懂步骤了吗?大家表示都懂了。而且,我还举了一个知识点的栗子。所有同学都觉得自己好像懂了,但一动手就错。原因大致也同栗子1吧。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游戏:一排人,第1个人说一句,然后传给第2个人,第2个人讲这句话再传给第3个人,传到最后,往往最初的那句话已经面目全非。
这个游戏也和两个栗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04 怎么办
跑题的原因,可能在于思维习惯,也可能在于思考方式。
我之所以没有这个问题,大约是因为我们律师,不论是开庭诉讼,还是非诉审合同,都会围绕着“主线”展开。所以,不容易“跑题”吧。
在拆书帮喜乐分舵里,每当我发现有“跑题”的情况,就会提醒拆书家们。
在梦想赋能班里,我也是时刻帮着同学们养成紧紧围绕“主线”、不跑题的习惯。
关于这个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我还会继续研究。并尽量寻找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结束语】
《乱读术》中有个小节的标题叫“读书百遍的神话”。
我经过这一番梳理,发现,或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适用一部分人,而非人人适用。
不论如何,先从正确的描述一个“鸡蛋”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