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温碧泉
粽子,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粽子在市场上随便都能买得到。看到粽子,不由地会让人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我们是怎么度过的。
那时的我们,也不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占据主流屈原说而有的,也不去关心什么龙舟竞渡的活动场面。生活在汝城的小山村里,只记得过端午节了,有粽子吃喽!
的确,在零食小吃极度贫乏的日月。能一连几天美美的吃上几个粽子,也不失为童年中的一件美食。我们那年月,忍饥挨饿倒不存在,于是在临近端午节时,家家的主妇都会先浸泡几斤或者十多斤糯米,再加上自家种的红豆等,然后趁着赶圩时,买上几扎粽叶,一片片刷洗干净后以待备用。
端午节的头一天,主妇们便抛下所有的事务,开始忙着包粽子了。在包的过程中,我们便坐在旁边,看大人们手脚麻利地将粽叶错开折叠在手心,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的一半,然后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手捞一把搅拌均匀的糯米,最后用粽叶将它们包裹在里面,再拿细条棕带捆绑起来就OK了。
到了夜晚,便将包扎紧实的粽子放进以前农村烧水用的大汤锅里,然后用柴火灶慢慢的焖熟,耗时越久,粽子的清香味儿更浓。到了端午节的早上,小孩子们一起床,便有长长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四角倔强翘着,可爱极了的糯而不糊,清香爽口的香软粽子吃了。若正好要上学,便会边走边吃。上学的路上,那一路随意可见的粽叶,便成了我们吃了美味粽子的最好明证。
那时过端午节,大人们除了悬挂菖蒲、艾草,饮用雄黄酒辟邪外,还会为我们缝制一个个被我们称为记性的香囊。意蕴让我们多涨点记性,于是我们也像佩戴项链样,犹如天花乱坠的最好饰品,美滋滋地挂在脖子上。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可如今的我们,对于粽子,说不上有多喜欢。诸如状元粽,红枣蜜枣蛋黄粽,腊肉粽,应有尽有。过端午节,再也不用操心去包粽子。然而,我们那时吃过的粽子,那个味呀,是很多东西代替不了的。
每个端午节,传承的是一种情怀,回味的则是种思念。
而一个个粽子,却是我们童年中一道不可辜负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