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能更好的成长,很多家长都会精心挑选给孩子开蒙的课程,古今都是这样。只是除了我们熟知的四书五经之外,古代很多家庭,尤其是富商大贾或官宦人家,都会让孩子学围棋。相传“尧造围棋,教子丹朱”,这样的选择或许与围棋的起源有关。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帝尧心想:要使丹朱归善,必先稳其性,娱其心,教他学会几样本领才行。
起初是教习打猎本领,丹朱不喜,尧叹气说:“你不愿学打猎,就学行兵征战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学会了,用处也大着哩。”说着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捡来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此时倒也听得进去,显得有了耐心。
此后一段时日,丹朱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他的母亲散宜氏心里也踏实了些。帝尧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先前那帮人的坏话,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异常,大病一场而逝。帝尧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
可以看出,围棋从起源开始,就有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功能。后来,儒释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围棋中又蕴含着诸多文化精髓,古人用围棋启蒙的惯例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那么,围棋为什么能稳居千年屹立不倒?古代的孩子们为什么都要学围棋呢?
1.培养大局观
围棋不同于其他竞技类游戏,并不十分看重一城一池的得失,与兵法有很多相同之处。孩子在方寸棋盘之间已经带谋划了数场“战斗”,见识过各种棋形,各种场面,自然也就培养出了大局思维。这样的格局最能体现孩子的综合素质,养成越早,受益越早。
2.培养各种能力
下一步是进还是退?这颗棋是进还是舍?对方下一步会怎么做?我可以布一个什么样的局?环环相扣的思考、高度集中的精神、复杂多变的推演,无一不在锻炼着孩子的能力:注意力、专注力、观察力、应变力、条理性……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不仅对学习成绩有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3.抗挫折能力
很多孩子考差一次伤心好几天,也有很多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怒气冲冲。孩子的心态无法量化表现出来,家长们只能引导,徐徐图之。但学习围棋之后,孩子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因为相较于结果,围棋更重要的内涵蕴藏在过程里。在不断的对弈中,孩子不会再拘泥于一局的输赢,而是会思考,为什么会输?输在哪一步?怎样做可以更好?这样的思维习惯才是学习围棋最大的收获之一。
从启蒙到考级,全阶段全方位专业指导
数十万孩子的共同选择
—齐鲁晚报学弈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