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校外(财大)讲座,似乎是从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武汉蹭课公众号,但总由于各种事迟迟没有出发。
最近忙完了一些事,终于下定决心去开启第一次。下了七八节课,和朋友,还有几个同去虽然并不认识的同学。
到了那里,已经超过了19点。
找到了德鲁克会议室,里面有个女生正在讲,一个老师让我们进去了。
此次分享的主题是稀缺陷阱——是什么让我们陷入了贫穷与忙碌。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稀缺心态是导致穷人更穷的内部心理原因。稀缺心态会导致短期专注红利,但长期会导致恶性循环。
一个老师在回答如何打破时间稀缺和无能之间的循环时,建议提高效率从而节约时间,并且多和他人交流吸取一些提高效率的方法。
这是一种读了一本书《稀缺》后的分享交流会,之后进行讨论,老师点评的形式。
期间的一些感触与笔记:
要做一流的CPU,才能改变现状。不然,你就只能是二流的CPU。
关键字:价值观 认知模式 自控 精力管理
另一位老师谈到,大学生存在普遍的问题:
1.茫然的茫(人生走向)
⒉盲目(做决策)eg:双学位,司考,注会,六级……
⒊忙碌:考证(意义价值,是否看出产出)
“在我们生活中,穷人宁愿花更多时间走路或者坐公交,也不愿意坐的士,这是因为穷人的机会成本低所以愿意以牺牲时间解决。而在富人看来能用钱完成的就用钱,因为富人们的机会成本高,没有精力把时间浪费在等公交上,因为他们能在别人等公交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富人看来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神奇的“7”
1.人类的大脑机制,同时能记住的同类产品信息7+-2(5~9)
2.习惯:很多人认为习惯是21天养成的,但是如果你加大刺激,加大频率,加大及时性的反馈,加大不确定性的。
3.熟悉感:重复再重复。一个东西重复至少7次,人们倾向选择熟悉的东西。
4.质数:韩国酒吧的例子:倒一瓶,只能倒七杯。两个人少一杯,三个人少两杯, 四人个人少一杯,五个人再来一瓶……
产品的设计 ,让消费者做出有利于企业的选择。
这种选择,是被设计的选择,让销售成为多余,全在企业家的控制下。
这本书存在缺陷:
学术上是有价值的,但实际上似乎难以实施。
这启发我们,如果不推倒游戏规则,认知没有升级,我们就跳不出这个死结。
最后推荐了两本书《自控力》《选择的悖论》
记录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