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时候,我认识一个男生。身边人都叫他“大神”,他学商科,但经常翘课,参加各种商业竞赛、计划创业、听各种讲座。他张口“雷军”“李彦宏”,闭口“云计算”“大数据”。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一年看了300本书。
也有人说是500本。
朋友们提起他的时候会说,妈的,大神就是大神,一年看那么多书。不说了,我去看书了。
我羡慕他,可是放在我自己身上,有的时候一个月读完一本书都困难。
最开始我为自己缓慢的读书进度而焦虑,但后来也慢慢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式,快或慢,精细或走马观花。讨论一年读了多少本书,实际上是没多大意义的。
所以我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年读完500本书?反正我做不到。
我是这样读书的:
第一步:挑书。光是选要读哪本书,就得花上好长时间。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一本好书的参考书目。
读了一本不错的书,比如《娱乐至死》,书中提到了作者读过的两本书《1984》和《美丽新世界》,我就会把它们记在书单里,预备着以后读。
这是大学里老师教的方法,主要用于写论文的时候找不到参考资料的情况。她说你找不到怎么办呢,就翻开你手头论文的“参考书目”那一章,看看作者参考了谁的著作,然后你也去看。
写论文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者的很多观点来源于他们读过的好书。
那你就去看他们读过的东西就行了。
2.豆瓣或者知乎上被人推荐的书。
我很多时候会参考这两个网站,并不是因为它们可信度非常高——它们也有局限性——但总比在百度知道上问一句“有没有好书推荐”要强一些。
豆瓣有高分书籍排行榜,知乎上输入关键词“书”“推荐”就能出来很多答案。
选好一本书之后,也可以去豆瓣上看看大家的评价,来断定这本书值不值得读。
在决定读哪个版本的《沉思录》的时候,我就参考了豆瓣的评价。很多人说梁实秋译本的要好很多,他们还给出了和其他译本的对比。
3.大神推荐
我的微信好友里,有一位自由撰稿人,她开了自己的公司,也出过书。
她很喜欢村上春树。于是我抽时间读了《挪威的森林》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有段时间她在研究费孝通写的中国乡村,也有段时间,她特别喜欢毛姆。
她推荐的一些书都被我列进了书单里。
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原版的《西游记》,发朋友圈。最近看到她也开始读《西游记》了,不知道是不是受我的影响,哈哈。
4.自己想读的书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还在商场做售货员。她有一次带我去商场一楼,那里正在卖成箱的中国古代十大名著,一箱原价一千多块,打一折。
回家的路上我说:妈妈,这些书都是文言文,我读不懂啊。
母亲说:等你上了六年级就能读懂了。
然后等我上了六年级我还是读不懂。
后来我上了大学,突然有一天很想看看《红楼梦》。
我发现我能读懂了,而且还有点上瘾。
刘姥姥好萌啊,林黛玉嘴咋那么欠呢,秦钟和宝玉真是一对好基友啊,薛蟠这人难道是双性恋?
我读完了《红楼梦》又读完了《西游记》,现在在读《三国演义》。
我手机的备忘录里,有一个专门的书单。想读什么好书了,就记在上面。
中学时代,喜欢去图书市场、书店和夜市书摊,碰上什么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书,就买下来。
花了不少冤枉钱。
后来我就学聪明了,挑书,只挑质量高的,对自己有用的。
第二步:读书
很多牛人说,读书分略读和精读。
但在我这里基本用不上,因为我给自己挑选的书基本上都是要精读的。
略读很简单,看书名,看目录,看每一章的核心提示,看作者黑体加粗的句子,长篇大论的论述直接跳过,也可以看豆瓣上他人写的读后感。
精读就比较难了,至少我现在还没做到。
首先要慢,逐字逐句地读。
然后要做笔记,好句子划下来或者抄下来,读到有感触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感触。
读工具书或者文史类书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归纳一下整本书的逻辑结构。
我现在能做到的只是把书上的好句子用铅笔划下来。
咪蒙谈她的读书方法时,说,她读书,会在word文档里抄下所有她认为好的句子和段落,然后背诵,这样自己写作的时候,就能随时随地引用。
我按照她的方法尝试过,但我能做到的,也只是把句子都抄下来而已。
我知道背诵是个好方法,但我这么没耐心的人,一次都没坚持下来。
最近看了多萝西娅·布兰德的《成为作家》,她在书中介绍了作家的读书方法。
读两遍。
第一遍略读,从头到尾翻一遍,像看故事那样。
第二遍精读,逐字逐句地分析。书中的人物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安排情节的?人物性格的哪些因素导致了冲突?作者是如何从一个情节过渡到下一个情节的?如果是形容同一个动作,作者会用什么词?你自己会用什么词?读的时候,不断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给出自己答案。
我发现如果按照她的方法,我会读得更慢。因为我现在的阅读介于略读和精读之间。
但她的方法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是:不断在阅读的过程中问自己问题。
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在读书中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你避免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很惭愧,我手写难看,又懒得捧着一本书打字,所以几乎没做过读书笔记,也没写过读后感。
但在这方面,咪蒙提出了一个对懒人很有效的方法:
读完一本书之后,找朋友唠唠嗑。
讲讲这本书的内容,你喜不喜欢这本书,有什么地方觉得特别好,或者吐槽一下自己超级不喜欢的地方。
这样一个讲出来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书本进行二次消化和整合的过程。
不一定每本书都要做笔记,但遇到自己觉得特别好的工具书或者其他什么的书,读上两三遍,意犹未尽,也是可以专门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好好做一下笔记,写一下读后感的。